冶金技术

人类的冶金技术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即中国商周青铜冶铸技术、战国秦汉铸铁、生铁炼钢技术和欧洲近代冶金技术的出现。人类冶铜技术起源于西亚,比中国早一千多年,但中国后来居上,在商周时期迎来了繁盛。同样,人类冶铁技术发端于土耳其境内,但中国再次后来居上,在秦汉时期发扬光大,率先进入铁器时代,并使中国的冶金技术领先世界达二千年之久。经考证,中国古代至少有10项领先欧洲的冶铁制钢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工开物》中的锤锚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其高超的技术成就、精湛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从历史上看,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围绕着材料、结构和施工等方面进步变革而展开的。结构材料的生产和结构方法的发展在建筑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没有这些就谈不上建筑。通常来讲,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是有什么样的结构方法。

应县木塔被称为“世界第一奇塔”,全塔没用一颗钉子,由卯榫结构搭建而成,经历40余次地震而不倒,其建筑结构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高层建筑。它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共用斗拱六十多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它经受住了元明两代的多次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清宁二年(1056 年)建造的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木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颂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由苏颂、韩公廉主持建造的一台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它高近12米,基宽约7米,集浑仪、浑象与报时装置于一体,用漏壶水力为动力,由“擒纵装置”实现枢轮的间歇式运动,再通过传动机构把转动传递给浑仪、浑象及报时机构,随天球周日视运动而运转,堪称是一座自动化的天文台。与意大利天文学家J·卡西尼研制的用时钟装置带动天文望远镜随天球周日视运动而旋转的装置相比,早了6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颂水运仪象台场景复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瓷技术

瓷器是中国古代独创的一项重大发明,历史久远,万年有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HINA”一词,既代表中国,也代表中国的瓷器。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的出现,商周时代的原始瓷诞生,再到东汉时期的青釉瓷的问世,最后到宋代制瓷技术达到高峰,至今已有近17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瓷器以高超的技术水准和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特征,享誉古今中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青花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纺织技术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衣”排在第一位,已从蔽寒遮羞上升到文明礼仪。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一样,其纺织技术在科技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原始的葛麻、质朴的棉、奢华的丝一一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绚烂的锦绣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手摇纺车(汉代画像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海造船技术

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与众多的岛屿,航海历史悠久,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至15世纪中叶止,中华民族的古代航海造船技术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造船技术自古以来就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民族的特色,自成体系。西方木帆船其纵向主要构件是龙骨,而我国木帆船,更依靠两舷或更多大榴的夹持西方木帆船横向主要构件是一条一条的肋骨;而我国木帆船横向强度靠短间距的横舱壁,在受力较大的地方,更设有粗大的面梁。西方木帆船船壳板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我国木帆船的船壳板的连接,多采用平接方式。平接方式要比搭接优越。西欧船只到11世纪才开始采用平接方式。在航海方面,用指南针导航、用船尾舵掌握航向,以及有效地利用风力是远洋航行的三大必要条件,这在我国都先后发明与具备了。而我国的指南针和船尾舵西传之后,至15世纪,西方的木帆船才开始了海上的远航,从而开辟了一个航海的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海鹘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工开物》中的技术世界

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国计民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征,宋元时代达到高峰,并在明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有享誉世界影响深远的四大发明,而且有着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工农业技术发明,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十六七世纪的中国明代末期被史学家称为“天崩地解”的时代,在这个世界科学技术正从古代和中世纪向近代科学技术过渡转变的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别开生面”的科技启蒙思想家及其著作,其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朱橚的《救荒本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为突出。《天工开物》一书虽然篇幅不大,只有三册,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与18世纪中叶法国的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相媲美。狄得罗是以科学技术的角度,讴歌近代文明的诞生。宋应星则是对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传统技术的礼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工开物》中的提花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夺天工:古代中国的制造与发明(1)

10-25热文

经世致用:古代科技与国家治理

10-21热文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微信号公众号|大美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