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可算是一个顶尖的王者。他名下高手如林,又有着百万大军,实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而且不管是正史,还是戏说又或是游戏里,都将刘备描绘成了一个有勇有谋、智慧超群的顶配级人物。

但是这样一个打下过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著名战役,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竟然没能在最后统一三国,反倒是三国中率先被灭的那个国,实属让人觉得可惜。

不过纵观历史,刘备未能统一三国还不是阴差阳错的事,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或者说不会有成此大业的机会。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还是要由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来解释,才可以说得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身上优点

要知道,年轻时候的毛主席不但熟读《三国演义》,而且对它爱不释手。哪怕是在战时依旧在乐此不疲地阅读该书,所以他对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性颇有研究,在他的文章中曾多次引用其中战役的案例。

至于人物方面,他对于刘备这个人记忆犹新。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对刘备的认识,对他是有褒有贬、瑕不掩瑜。

首先对于刘备的能力,毛主席是持有肯定的态度的。他曾表示过刘备这个人出身微贱,所以威望称帝一直没什么架子,很深得人心。其次他年轻时候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各类的朋友,像是桃园三结义,他能和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为自己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他既善于识人,又能团结各方人士,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再加上他慧眼如炬,识人才、懂人心,所以能囊括像是诸葛亮、马术和庞统在内那么多能人异士手归到自己麾下。而这进一步的助力他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分到了一杯羹。

最后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起兵打仗25年间曾多次深受重创,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丝毫无建树。但是他却不服输、不认怂,靠着自己坚持和热情一定要打赢天下才肯收手。这也为他最后能称霸蜀国带来的最大动力。

刘备虽有上述的优点,但毛主席也认为他有不少的弱点。而且这些弱点能让他行军打仗时的缺陷暴露无遗,直接导致他绝不可能创造统一三国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显露缺点

首先是刘备的性格里有着没头脑的一面,刘备虽然少言寡语,喜怒不言于色,但他却非常喜欢意气用事

刘备未立业时遭受的各种屈辱和负气都可以忍让,但一旦让他坐上了王位,他必定要报当年结下的恩怨仇恨,着急着替自己出那口恶气。甚至不管时机是否成熟,形势是否大好。更不顾他人的劝阻,一意孤行。

就比如当年大意失荆州后,诸葛亮就希望他能先联合孙权干倒曹操,走一条蜀吴抱团取暖对抗魏国的道路。可惜刘备未能听得进去,他一心要为关羽报仇,抢先要灭了吴国。全然不顾眼前的曹操阵营的大敌当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不但没能讨回荆州,还白白搭进去十几万兵力。反而削弱了本国的实力,让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到头来还是被魏国给灭了。只能说刘备这一步棋太过走得太过冲动,一步错、步步错,才把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

其次刘备不懂得运筹帷幄的道理,分不清主次矛盾关系。既然三国要互相淘汰,立足于世。那么从形势上分析,他和吴国本身实力是明显次于魏国,若是单打独斗是很难制霸于它。所以倒不如用诸葛亮的策略,先统一战线,灭了两国最大的劲敌再一较高下比较稳妥。

但刘备倒好,却先和吴国打起来了,不但联盟结不成,还搞得两败俱伤。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首要目标是要先针对魏国,而后再是吴国。可他这样一来,倒成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让虎视眈眈的魏国捡了个大便宜,轻而易举的就歼灭了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刘备虽然善于识人却不善于用人。他的手下那些大将除了及个别的几位,大多数都是不受重用、不能善得其所的人才。像是魏延因被诸葛亮进言脑后长反骨,所以一直不得受到大用。

至于被誉为“能抗衡吕布”的马超由于出身名门,性格高傲而不讨喜。转投刘备后马超反倒是一直驻守在西凉,手里除了侯爵和骠骑将军这两个头衔外没有任何实权,他的凉州牧更是有名无实产物。

他的武将都尚且如此,文官就更不用说了。庞统不受待见,至于他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也有不听其建议的时候。所以,这样的刘备又怎么能一统江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活用

能总结刘备的种种弱势,想必毛主席更加会把他这样的前车之鉴放在首位。而且事实上毛主席当时遇到的处境还真的和刘备差不多。

在1937前夕,前有国民党的赶尽杀绝,后有日军大肆侵犯。面对人民迫切抗日的诉求,毛主席大力主张要和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一并抗日。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也是对的。外敌当前,矛盾重重,稳定抗日大局才是重中之重。

相反是蒋介石那边却一直很躁动,抗日的前期迟迟不愿和共产党合作,甚至喊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后,国共二次合作促成。但蒋仍心有不甘,特别是1940年的皖南事变暴露出蒋对我党的野心。但幸好毛主席等领导人稳得住阵脚,反倒是可以反攻为守,让蒋介石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得不率先低头表态,把国共对立的关系拉回到缓和的局面。

至于用人方面,毛主席强调“德才兼备”,正视每个人的短处,分别对待。假设某个人短处不影响他长处发挥则可以忽略不计,但倘若他的短处影响他的能力,则需要助其改正,如改正效果不大的,则调往他处任职。

就像战时,有些将领在战场上作战指挥水平不行,但后勤指挥能力可以,毛主席就会调其去往后勤工作。做到人人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在这点上毛主席确实做得很正确。

最终靠着从刘备身上吸取到的经验毛主席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带领共产党突破了艰难险阻,赶走了日本人,打跑了国民党,才建立起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看得出来毛主席能很好地总结刘备的优点向其学习,同时又能吸取刘备的教训,防止悲剧的重蹈覆辙。其实三国里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不存在什么完美人设。

但正是这样的鲜活的人物才能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存在,让自己从他们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跳出局限、用上帝视角看清孰对孰错。这点上毛主席亦是如此。

但不同他人,毛主席把《三国演义》案例放到生活中,早年他讲那些经典战役烂熟于心,到了战时他可以根据现场状况和形势活学活用,提醒自己该注意的地方在哪里,甚至都可以借鉴其中的妙计来打赢胜仗。

至于三国的人物更是他内心的写照。他喜欢诸葛亮的才气,佩服刘备的组织能力,但他也能看出刘备失策的地方。一个好的领导就该四处观察、八面玲珑,决不能放过一个细节。

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忽略,或者轻轻的不经意,都会使你行错一步路、错失一个良机,那么到时候从头再来机会就很渺茫了。这些都是刘备的故事里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