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郑祖德摄

一个绿化山区的冬季造林运动,已在黔东南首府凯里开始。有来自7个里的2万多名社员在进行绿化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田建之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新城凯里自1956年被定为自治州的首府后,经过2年多来建设,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正在建立一座年产9万吨的钢铁厂和年产3万吨的造纸厂。新建的机械厂、交通修配厂和软木厂都已建成投入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明德摄

1958年9月,黔桂铁路都(匀)贵(阳)段通车到凯里县谷硐,从此苗家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谷硐火车站成了自治州的一个粮食、木材集散地,各种土特产都要从这里转运至省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绪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娘们忙着打扮赴盛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两万多苗族人民1959年6月30日欢度了公社化后的第一个龙船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郑祖德摄

黄平县施秉人民公社,利用㵲阳河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公社牛马车运输队把全社三十七个物资集散点的物资运到㵲阳河边,然后,船运队把这些物资运往省内外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雷山县商业局的流动售货组将货物送到了当地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里人民公社社长颐正先(前右)和挂丁生产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熊正明正在田间检查 陈维祖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社有12000亩生产蔬菜基地,除供给社员们吃菜外,还大量地支援城市

凯里县凯里人民公社人口共有46000多人,其中苗族人口占80%以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发展农林副牧渔各项生产,各族人民生活愈来愈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屏县三江公社榨油厂工人正在翻晒桐子 1959年 郑祖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屏县林化工厂的工人在用土法制烤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小秋收运动中向荒山野地夺取了大量山珍野宝,已收获的各种野生植物达21亿斤。各地还办起了许多加工厂,利用野生植物制造出大量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王翼南摄

贵州省年产12000吨纸的凯里造纸厂正在加速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建之摄

凯里机械厂锻工车间67岁的老师傅李文富,从他16岁学徒算起,到现在已有51年的工龄。早该退休的他,为了支援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1958年4月又来到了凯里机械厂的锻工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田建之摄

镇远县邮电局青年报务员黎启德,是一位转业军人。在大搞技术革新运动中,他利用一台已经报废的单工莫尔斯电报机,仅花了很少的器材费,改制成双工波纹收报机,为国家节约了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宗吉 1959年 郑祖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宗吉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们讲课

56岁的陆宗吉,住在锦屏县,培育杉树已有40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快速育杉红旗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正在开辟的实验苗圃中劳动 1959年 郑祖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化专业的学生正在锦屏林化工厂进行烤胶纯度化验的实习

位于锦屏林区的贵州省林业学校是在1959年2月,为了更好使教学更能密切结合生产,从贵阳迁到锦屏县林区的。有全国各地学生690多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 郑祖德摄

锦屏县三江人民公社大同管理区的侗族姑娘石妹英,每晚收工回家都教妈妈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