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全球供应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我们见证了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实施惩罚性关税和原产地规则,以此来限制他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技术限制和专利封锁等现象也日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地缘政治紧张、局部冲突不断,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全球供应链,导致其稳定性受到考验。
同时,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供应链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疫情的早期阶段,全球范围内对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激增,而供应却难以及时跟上,一些国家甚至不具备生产关键医疗物资的能力而只能依靠进口。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国政府在保障生产供应与维护公共健康之间寻求平衡,这成为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课题。
这些事件和现象,使得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过去,全球供应链是基于各国在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起来的。然而,面对极端情况,如人为干预和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一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特别是在关键物资的生产上,全球高度分工的模式导致了本地产能的缺失,一旦供应链出现中断,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短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在反思和探索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的重要学科,长期以来关注数学模型的构建,从企业的微观视角出发,为决策优化和商业合同提供了精确的分析工具。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这种以微观模型为核心的方法论曾展现出卓越的有效性。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新兴挑战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应对新情况时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入探讨急需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这种新方法论应当基于详尽的微观数据和产业信息,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我们需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利用实证数据,对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
(选自《全球供应链超级趋势》序)
活动时间
10月27日(周日)20:00-21:30
主讲嘉宾
吴靖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管理高等研究院海外特聘教授,亚洲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发展主任,香港深圳联合金融研究中心委员,在多种国际经管类学术期刊担任资深编辑。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德意志银行(纽约)量化策略师和麦肯锡(中国)商业分析师。
研究领域涵盖全球供应链、公司运营与金融、大模型与商业智能等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科学》《制造与服务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斯隆管理评论》《经济学人》《福布斯》等出版物上。多次受邀在清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授高管培训与博士生课程,在美国证监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开展讲座,并为多家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制造和物流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主讲图书
《全球供应链超级趋势》,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发起了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部关于全球供应链未来的展望之作。首先提出了供应链并非单一链条,而是一个动态且错综复杂的网络的观点。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链式供应链理论的局限,揭示了供应链在现实世界中的多维性和互动性。
其次,本书回顾了供应链全球化的历程,特别是自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凭借劳动力和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结合与欧美的资本与技术互补,迅速崛起为全球制造中心,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最后,在定义全球化的新阶段——“全球化 2.0”时,预见了供应链的重大转变。传统的跨国长距离运输模式将逐步减少,而更加本地化、贴近最终市场的供应链模式即将兴起。同时,资本和技术等无形的“供应链”将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走向国际舞台,成为跨国公司,将效率和管理理念传播至全球各地的制造中心。
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