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前,巧哥去了一趟重庆,住在好友士兵的工作室旁,白天与妻子游重庆,晚上在士兵工作室泡茶。
我比士兵大,他称我兄,当然称我妻为嫂子,他听嫂子创作了长篇小说《乌山不夜侯》,是个茶人,还是国家级非遗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的弟子,就把家里的好茶都拿来给我们品尝。
当然,他知道巧哥研究壶艺的,因为寄过我著的几本壶艺的书给他。国庆节期间,巧哥喜欢候在家里不出门,记得那天是星期六,士兵发几张壶的图片,是一把竹壶,做工精细,线条优美,且已泡浆,问我是不是好壶,说在他家角落已20年了。
我说是好壶,具有收藏价值。巧哥仔细看一下底款,圆章小篆,是高奋荣大师的作品。
几年前,去过高奋荣大师工作室,品赏了他的不少作品,他的作品虽然大都比较传统,但在传统中力求个性,无论是光货,还是方器,都显自己的独特风格。看他的方器作品,你顿时会感到“方器王子”的称呼是如此恰如其分。
那次去高奋荣大师工作室,我们聊了很多,但他说的,但至今还能让记起的是这么一句话,壶首先是实用,再就是艺术。这话让我产生共鸣,之前我说过,好的壶艺作品是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高奋荣大师还说,塑砂壶者不能当工匠,而要努力去做学者。紫砂艺术的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所以要博览群书,从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门类中吮吸营养,提高紫砂壶的品位和韵趣。
士兵收藏的那把竹壶,就让人感觉有韵趣,但却与我在高奋荣大师工作室看到的那些壶艺作品,却风格迥异,高逸朴茂,古雅俊美。没想到20年前,高奋荣大师的作品,就如此精工美妙。
士兵收藏的这把高奋荣大师竹壶,足见高风亮节之意趣,自然让人想起“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住人间”的诗句。
高奋荣大师是江苏宜兴人,出生在紫砂发源地紫砂村,以前叫上袁村,高奋荣大师的工作室称为“上袁紫砂主人”。他的童年在紫砂陶的熏陶中成长,从小就玩泥巴,所以他的名字又叫“玩艺人”。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016年获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按照当地的风俗,今年高奋荣大师刚好是60岁,已到了“六十而耳顺”的年龄,其实他的艺术,早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的艺术境界了。难怪他的作品神韵兼备,文心有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在他的《紫砂小史》一书说,品壶有“六要”:神韵、形态、色泽、意趣、文心、适用。他说,最重要的一条是神韵。巧哥非常赞同,至于形态、色泽、适用,巧哥认为则是制壶者的基本功。
不错,壶之神韵,要在形态中表现出来,难就难在如何表现。比如制石瓢、西施、文旦等,很多壶艺师都是照葫芦画瓢,结果是有形而无神,神是形中表现出来的,而高奋荣的作品就神寓在形中,使得作品均衡协调,又个性突出。
陈传席的文心是指在壶上题诗铭文,或作画钤印,但巧哥以为,文心是在壶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巧哥曾设计了“诗与壶”系列,是壶中有诗,诗中有壶。其实在高奋荣大师的光货中,如果你懂得鉴赏,那一定能品出诗的韵味,这韵味难道不是文心?
高奋荣大师做壶已40年,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木大师季益顺,季益顺的作品形成了花素相融、赏用皆美、风格独特的壶艺流派。他的《紫气东来》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艺人都以被中南海紫光阁为殊荣,因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的工艺品,代表着中国最高的艺术水平。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高奋荣师从季益顺之后,技艺日进,技法更加娴熟,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我喜欢他的《荊溪秋影》,制作严谨,线条流畅,达到刚柔相济,韵致怡人。尤其是嘴与钮的对称均衡,整体感强。
我喜欢他的《器成方圆》,这件作品的设计,巧妙结合了包含圆、椭圆、长方体、正方体、柱体在内的各种几何形体。壶盖取牛盖,壶把方形,壶身四方,块面相接分为两种处理方式,在规矩之中添加一股生气。整个作品力求规整之中兼具节奏韵律之美,蕴古韵含新风。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形制,传达出典雅高古的气质。
高奋荣大师的作品有的素心素面,朴拙浑厚;有的大开大阖,豪放萧洒;有的形态端庄,气格高古;有的技艺腴丽,艺趣顿生;有的质朴优雅,妙若天成……
如果你去紫砂发源地上袁村,到高奋荣的工作室品赏他的壶,一定会给你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