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繁华的上海,金融领域的风云变幻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银行,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本应严谨规范地运行,守护着大众的财富。然而,一起涉及亿元违规贷款的案件,却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银行客户经理张某。他大学毕业后便顺利入职某银行,2015 年开始担任对公客户经理,负责为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办理各种贷款业务,从房贷、抵押贷到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可谓业务广泛。

2019 年 7 月的一天,张某像往常一样在银行忙碌着。这时,贷款中介李某带着客户走进了银行大厅。李某满脸堆笑地向张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可以招揽到有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需求的客户介绍给张某,只要张某放松申请材料审核的力度,让贷款顺利审批放款,李某就会按照每笔贷款 1% 给张某好处费。面对这样的诱惑,张某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从此,他们开始了一段危险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正常的贷款流程,张某在收到申请贷款的材料后,需要亲自实地查看客户情况,拍摄客户与经营地的合影。但只要是李某提交材料时,都会一并提供客户与办公场所的合影,张某一看就知道是李某介绍的客户,便不再进一步核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某介绍的客户大多是资质较差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正常情况下很难通过正规渠道在银行申请到贷款。为了让这些客户顺利拿到贷款,李某可谓是绞尽脑汁。他通过伪造资产负债表、虚构购销合同等方式,为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进行精心包装。而张某呢,则对申报材料查漏补缺,确保材料质量达到审核标准。在他们的 “默契配合” 下,李某介绍的客户一个个顺利收到了该银行的放款。

就这样,一笔笔违规贷款被发放出去。张某共帮助李某成功办理了 23 个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业务,银行发放贷款共计 1 亿元。张某也成功收到了好处费 30 余万元。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2023 年 1 月,这些业务中有多笔共计 2100 万元发生了逾期坏账情况。张某察觉到不对,心里开始发慌。他知道事情可能要败露了,于是主动辞职,想要逃避责任。但银行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很快,银行就发现了张某收受好处费违规放贷的违法行为,并果断向公安机关报案。

宝山检察院接手了这个案件。经过仔细审查,检察官认为,张某作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又在金融业务活动中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李某伙同他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为牟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于是,检察院对二人提起公诉。

最终,法院以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 5 年半,并处罚金 15 万元。以骗取贷款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 4 年,并处罚金 11 万元。对于案件中伙同李某采取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的公司负责人,法院也作出了相应判决。

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检察官还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家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张某的违法行为,这反映出银行运营管理、风险防范存在一定隐患。于是,检察官通过对该银行进行电话沟通、现场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到银行的贷款调查和审核机制存在漏洞,贷款资金用途监管措施欠缺。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检察官对该银行制发了检察建议。

该银行在回函中对检察机关的工作建议和指导表示感谢,并表示会在贷款贸易背景调查、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人员廉洁教育等方面自查自纠、堵漏建制。

结语:

这起亿元违规贷款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审核贷款申请,确保贷款发放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银行工作人员也应该坚守职业道德,抵制各种诱惑,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违法违规。而对于贷款中介等外部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防止他们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破坏金融秩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检察机关在维护金融稳定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严格执法,打击金融犯罪,同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希望这起案件能成为一个反面教材,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