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作者:冯秀珍
冯秀珍,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古典文学,致力红学研究。有多篇散文、随笔、杂记、影视评论、小说等在多家刊物发表。出版有37万字红学评论专辑《珍话红楼》。
《红楼梦》第一回以神话开篇,明确告诉了我们,随着由女娲娘娘补天遗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太虚幻境神瑛侍者、以及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子一起下去尘世,还有一干风流孽鬼也先后一同下世,大家一起才演出的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风流”。而且在之后八十回篇章中,时时都有“风流”二字出现。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风流”是什么意思?
毫无疑问,考虑到作者曹雪芹的学养,以及此书乃为女子作传之本意,我们绝不能把此“风流”定义为世俗所认为的男女间的随意、无边界感那样的风流韵事。毕竟我们还记得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伟人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妨再度,发现“风流”一词,除过指男女不伦这个居于末位的含义外,还有两重含义:
一、有才华的,杰出的。比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比如魏晋名士的风流自赏。
结合“风流”的定义,综合《红楼梦》中各处出现的“风流”并联系其时其地其语境和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对这部名著里“风流”一词这样定义:
一、才华突出,能力杰出;
二、美丽超群或英俊潇洒,聪慧绝顶;
三、思想认识或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行为举止不同常人,但却能使人耳目一新,心生愉悦。
四、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极其现象都堪称风流。
总之,所谓“风流”,它在《红楼梦》里,绝对是一个具有颂扬性质的褒义词。
那下世的一干风流孽鬼中,宝黛的风流当推首一、二位。
宝黛初会时,黛玉眼中的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眉眼,这情态,说不尽的俊秀风流,让黛玉心中不禁“吃一大惊”,疑惑曾在哪里见过。
再看宝玉眼前的黛玉: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直呼面善眼熟。越剧《红楼梦》中,此时的宝玉喜得欢呼雀跃,叫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眼中的林妹妹“与众各别”,美丽超群,楚楚可怜、风流可人。
初来荣国府,贾母、王夫人、凤姐等贾府诸人,莫不以“风流”概括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直令脂砚斋对此“写美人笔仗,冠以风流”笔法叫绝称赏。
所有人都被黛玉的风流特质所倾倒。呆霸王薛蟠一眼瞥见,便叹“林黛玉风流婉转”。
而这些,仅是宝黛二人的形神气韵之风流。
至于宝玉,其他表现暂且不论,仅他的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他关于“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些在当时有悖男尊女卑主流意识的思想认识,在今天看来也是极具觉悟极其超前的。所以贾宝玉堪称一级风流。
林黛玉,那是仙女级别的人物,她的一颦一笑,一抬手投足,时时令人沉醉,处处让人惊艳。她的葬花、她的孤独、她的俏皮戏谑、她对生活的热情、她的诗词、她的才思敏捷、语言机智机锋、多愁善感、她对戏词、对古诗词的感悟批评、对《庄子》的理解、对贾府现状的担忧、对自己处境的自觉自哀,甚至对“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喜爱等等,莫不让人刮目。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之美,是神仙级别的风流飘逸。
不仅两位男女主角风流堪赞,《红楼梦》处处都不缺风流。
罕言寡语的薛宝钗,给我们的感觉总是那么方方正正的端着,但也有可爱堪称风流的时候。比如“宝钗扑蝶”这个精彩片段,比如长篇大论“包产到人”、事无巨细布置惜春作画等等,谁能不服?这能力,这见解,这有条不紊,绝对风流。
秦可卿,直接被贾宝玉说成风流袅娜如黛玉。史湘云自称“真名士自风流”。香菱风流不让湘黛。一出场就“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凤,管家理事才能见识不输男子,当然是风流人物。李纨、薛宝琴、邢邢岫等人,个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谁不风流?即使尼姑妙玉,试想她的那些茶具,她对茶道的精通,更有栊翠庵里那一片火红热烈怒放的红梅,妙玉是风流无疑了。
丫鬟们各具风流。长相酷似黛玉的晴雯,判词“风流灵巧招人怨”。被宝二爷因“花气袭人知昼暖”而赐名的袭人,宝玉喜欢她“柔媚娇俏”,更兼她会伺候人、办事牢靠、心眼活络等优点,这袭人妥妥的风流。即使三流丫鬟比如小红,不动声色地就绝地逢生跳槽成功、与心仪之人成就美好姻缘,真是风流之人。
至于情感丰富向往自由的小戏子龄官、对爱情婚姻有独到理解的藕官以及聪明伶俐洒脱不羁的芳官等人,个个都令人眼前一亮,莫不风流可爱。
而这些人物之美,仅是红楼万千风流之冰山一角。那诗词之瑰丽、场景之美好、器物之耀眼、衣饰之华美、仪礼之隆重等等,莫不风流大观。
诚敦曾赞雪芹“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黎破篱樊”。他无所不知,博学善思,极富有生活情趣。在作者雪芹笔下,《红楼梦》里姹紫嫣红风流尽显,究根结底源于作者的学养丰厚、文笔风流。
只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作者在经过一番梦幻之后,怀揣一腔悲喜交集,呕尽一颗破碎的心,“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追忆这无尽的风流逝去,犹如那飘然远去的柳絮,难捉难寻,该是多么痛心疾首!
可怜作者抛一把辛酸泪,空缱绻,追忆美好,说风流。
红楼梦研究
微信号 : dongzhu1968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