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又双叒叕被骂上热搜!

近日,一则“海底捞越来越颠”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一位顾客去海底捞吃饭,自带了奶茶,故而没有点餐厅的饮料。然而,顾客回家对小票时,却发现被收了14元(两人份)的酸梅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客给店里打电话反映情况,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再三追问,终于在一天后和经理取得了联系。

没想到经理却言之凿凿地说,经过核实顾客确实喝了酸梅汁。

忍受不了自己被诬陷,顾客直接硬刚,让他拿出自己喝酸梅汁的监控对质。

经理见状,这才表达了歉意,表明是服务员没有对账单,将顾客认成隔壁桌的了,并退还了14元。

越想越气的顾客将事情始末发到网上,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并迅速冲上热搜。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海底捞第一次翻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份,“海底捞小料台没有牛肉粒了”登上热搜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博主分享自己去海底捞吃饭的经历,博主点餐时忽然发现自己最爱吃的牛肉粒没有了,顿觉“番茄牛肉汤”失去了灵魂。

经询问才知,不是没有了,而是从小料台转移到了ipad上了,需要单点才行。

本以为这只是博主所在城市海底捞的个例,没想到评论区里全是吐槽。

有的说,可以点,但是下单只送一点点,而且每人限量2份,多了就不给了;

有的说,自己去吃的时候,牛肉粒被换成了鸡肉粒;

还有的说,自己所在城市的牛肉粒需要额外收取1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牛肉粒”不是第一次“出事儿”了!

早在2021年,有网友发现海底捞在上海某些门店以0.8元/50g的价格出售牛肉粒,但是吃着却不对味,疑似不是真牛肉。

海底捞对此作出回应,称这种“牛肉粒”叫做“味伴侣”,是植物蛋白产品,成本比牛肉粒还高。

不过,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买账,海底捞不得不将牛肉粒重新上架。

时隔3年,消费者又被牛肉粒“背刺”,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讨论,让这个词条迅速获得高达千万的阅读量。

一时间,海底捞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纷纷指责它“服务降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酸梅汁”和“牛肉粒”事件只是海底捞“服务降级”的冰山一角。

黑海会员降级,引起人们不满;即使一直维持“尊贵”的黑海会员,获得的赠菜也越来越廉价!

更别提“明降暗升”的菜价,越来越少的菜,越来越多的冰,让人直呼“吃不起”!

除此之外,海底捞的特色服务——美甲,也悄咪咪地来了一波“消费升级”,只有传统的单色款式免费,一些复杂的款式则进行9.9——79元不等的收费。

就连之前令人追捧的小零食,部分门店也开始收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面对海底捞越来越“抠搜”的行为,人们不禁疑惑,这还是曾经“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海底捞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们的心中,世界上的火锅分为两种:海底捞和其他。

海底捞能在火锅“圣地”川渝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味道。

1994年,张勇在四川省简阳市成立了第一家海底捞,为了和其他火锅做出区别,张勇大胆创新,率先将重点放在了“服务”上,让顾客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海底捞,人们不仅能吃到免费的水果、茶水、零食,用到免费的指甲油、眼镜布、手机充电器等小物件,还能享受免费的美容美发服务,主打一个“全面服务”。

更绝的是,海底捞还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娱乐项目,魔术表演、棋牌游戏、面条拉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有“味儿”又有“活儿”的形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火锅爱好者的目光,人们纷纷涌入海底捞,体会不一样的“锅气”、“人气”。

从此,海底捞一发不可收拾,遍地开花。

从1996年到2018年,海底捞在全国开设了近400家门店,在全球拥有近600家门店,成为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品牌。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香港敲锣上市,成为中国餐饮业第一股,被称为“中国火锅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市当天,海底捞股价大涨8%,市值达到1000亿港元,张勇也因此跻身“2018年胡润排行榜”,以550亿元的身价位居第34位,成为中国最富有的餐饮企业家之一。

上市后的海底捞致力于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誓将“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贯彻到底。

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过度服务”的质疑声。

时至今日,提到海底捞,大家的脑海中都会忍不住响起“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的生日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俨然成了“社牛的天堂”,而社恐者则尴尬得抠出三室一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关于海底捞的争议不断,但是它依然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海底捞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核心经营利润均创新高:实现了214.91亿元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8%;核心经营利润达到27.99亿元,同比增长1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数据看着亮眼,然而公司股价却不理想,资本市场对海底捞的动态市盈率仅有15.8倍,为上市以来最低点,与最高位相比,海底捞跌幅超80%,市值蒸发了超3575亿元。

作为企业,必须自救!

于是,海底捞将策略放在了降本和增效上。

在降本上,海底捞除了完成“牛肉粒”等小料的缩减,实现“服务降级”,还关掉了不赚钱的店铺,进行了店铺的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店铺数量从233家降到了226家,二线城市则从542家降到了530家。

在增效上,海底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红石榴计划”,即从单一赛道向多品牌发展。

小嗨火锅、苗师兄香锅、焰请烤肉铺子等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海底捞的部分增量做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期望通过两条腿走路来“力挽狂澜”,作为企业来说,是正确的决定。

然而,面对一重重的“服务降级”,消费者的评价却出现了两个极端。

很多冲着“火锅”本身去的人表示,早该这样了,吃饭就吃饭,没必要搞这些。

但是,更多的人则表示:海底捞因服务而溢价,如今服务降级,是严重的货不对板。

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海底捞的接下来需要攻克的一个课题。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谁还在意“越来越颠”的海底捞?》

2、侃见财经:《海底捞张勇,三年跌没1920亿》

3、真故研究室:《招牌服务,海底捞供不起了》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