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军人把服从命令当作天职。但那些真正厉害的将军,不会被上级的指挥限制住,而是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有创造性地把任务完成。

志愿军第20军第89师的政委王直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不受常规约束的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直,本名叫王汉青,1916年出生,是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的时候,王直才13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朱德见王直还没有枪杆高,就说:“孩子,你还是回去吧。”但王直很倔强,就是不听。在王直的多次请求下,上级最终答应了他的自荐,让他到第10师做宣传工作。

王直读过书,字写得不错,画画也很好。有一天,王直拿扫帚蘸着石灰水,在瑞金街头的土墙上画了两幅漫画。一幅画的是妻子送丈夫去参加红军,旁边还写着“送郎上前线”;另一幅叫《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画里代表帝国主义的洋人拿着一沓钞票,趾高气扬地指使跪在跟前的国民党反动派走狗去“围剿”红军。

毛泽东刚好看到这两幅漫画,觉得画得挺好,就问是谁画的。师政治部主任赖玉宏把王直领到毛泽东面前,说:“是他画的。”

毛泽东问王直:“孩子,你老家是哪儿的呀?”王直答道:“上杭才溪的。”接着,他有点怯生生地说:“主席,这是我昨天画的,画得不太好。”

然而毛泽东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操着浓浓的湖南口音讲道:“好哇!你这个才溪的小鬼,画得挺好的嘛!咱们搞宣传工作的,就得这样,多注重搞些形象化的宣传,好让不识字的群众也能看明白,要多多运用艺术形式去宣传。”

王直受到上级的赏识和肯定,进步特别快。他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南方游击战争,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华东那些有名的战役,王直都参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直从一开始就在部队里干政治工作,一直干到解放战争的时候,他已经当上30军第89师的政委了。

在部队里,王直始终爱护战士、关爱百姓,备受战士和民众的敬重。有一回打仗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子被敌机一顿猛轰滥炸。

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冲进着火的地方,救出了3个小孩和1位老大娘。王直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就是为国为民。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本来在华东沿海驻扎的第九兵团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马上入朝参战。为了让第九兵团更有实力,它下面的三个军,每个军都额外多给配了一个师,这么一来每个军就都有4个师的兵力了。所以呢,89师就被分到20军下面了。

11月3日,89师从兖州出发,坐5列火车往北上。王直是师政委,他一直在车上琢磨着怎么完成赴朝任务呢。

在列车上的时候,王直始终都在忙政治工作。他自己动手写了《给各团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一封信》,用师党委的名义发出去了。

这封信是在号召全师的指挥员呢,得牢记军委和毛主席提出的作战原则,各个营、连要灵活机动,把优势兵力集中起来,一点一点地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直发觉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冷,冷得几乎让人受不了。王直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特别留意当地的地形、气候和风土人情。王直敏锐地察觉到,东北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过了山海关就进入寒带了。

可他和战士们都穿着第三野战军的冬季军装呢。这些军装里棉花没多少,最多也就够应付华东地区的冬天。到了东北这么冷的地方,这些军装根本就不顶用。

火车到沈阳的时候,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负责迎接。战士们一下车,贺晋年就惊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你们穿成这样,是会冻死人的。”

王直跟师长余光茂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沈阳停一天,想法子先把棉衣的事儿解决掉。贺晋年马上就下令,把军区仓库里存着的原来日军的大衣、棉鞋,全都调给89师。

团级以上的军官能有暖和的军大衣穿,连级军官呢,两个人一件大衣,基层士兵分到的大衣就很少了。有的人只有棉帽,没棉鞋;还有的人发了棉衣,却没棉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王直马上果断决定,让把一部分棉被里的棉花拆出来,赶紧缝制棉帽、手套、耳套、口罩之类的防寒用品。他还号召全师的官兵发扬革命互助的精神,睡觉时大家共用棉被,靠在一起取暖。

王直特别细心,就怕有落下没检查到的,于是一个一个地查看那些有问题的地方,还直接向各连询问换装的数量。团营的干部不敢经手,就直接负责各排军服的发放工作。

这样一来,89师的干部和战士就都有了基本的防寒装备。同样是紧急出国,有些部队的战士是越走越冷,干部们心里直发慌。但89师全都换好了装备,指战员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王直也明白,想抵御寒冷就得确保有食物供应。要是没有热量补充,人很快就会被冻死。

于是呢,王直咬了咬牙,不顾众人反对,把重武器都留下了,还让师属炮兵团用运载装备的骡马去运送粮食和衣物,以此保障全师的供给。他说:

不管是处分,还是撤职,都由我跟师长来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直进入长津湖地区后,发现当地气温低得远超他的想象。到了夜里,长津湖气温能降到零下40度,这都快赶上北极的温度了。因为是火线入朝,所以第九兵团的大部分部队都没做好防寒准备。

就拿20军其他兄弟部队来说吧,有的连队里一个班也就只有一两床棉被。到了晚上,战士们把这一两床被子铺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被子上,互相抱着取暖,好抵御严寒。

很多部队的首长都不像王直那样,能预料到长津湖气候的残酷,在保暖物资准备上也没有尽心尽力。20军老兵王学东说:

部队进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冬装,像手套、帽子、棉鞋这些冬天必备的东西都没有。我们部队大部分人来自华东地区,那儿平均气温22摄氏度呢。11月初从家乡出发的时候,家乡气温大概15摄氏度。

过了两个星期到朝鲜,那儿温度已经降到零下18摄氏度了。好多战士因为冻伤、感冒,跟不上队伍了。我们师头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了。

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有齐全的御寒装备。每人都有一件大衣,还有一个鸭绒袋,人往鸭绒袋里一钻,拉链一拉,就特别抗寒。连队有棉帐篷、火炉这些装备,每个班、每辆车还有专门用来供热的电炉呢。

而且,他们还发饼干、罐头、汽水、巧克力之类的食物来抵御寒冷,不但不会挨饿,还能补充能量。

哪怕食物冻住了,靠着身上厚衣服焐一焐就能吃。可咱们志愿军为了躲敌人空袭,不敢生火,只能咬那冻得邦邦硬的土豆。

和其他兄弟部队比起来,在王直的谋划下,89师的情况算是好的了。但就算这样,89师也碰到了极大的困难。进到朝北山区之后,全师就只有一张作战地图,一台电台。

大雪把山封住之后,地形复杂,对这儿又不熟悉,而且我军通讯技术也落后,电台好几天都和军部联系不上。

王直和余光茂商量了一下,打算依照军部原来的计划接着往南走,好拦住朝着鸭绿江冲过来的美军。走到半道上的时候,遇见了42军的侦察参谋。

这时候,师里的领导才晓得,89师离美军就剩下15公里远了。就在这个当口,上级的电报来了,让89师立马赶到南兴洞那一片儿去,把向北来的敌军消灭掉,截断敌人西线的支援。

中美两军打仗之后,89师第267团在柳潭里和新兴里的阻击战里把美军打得大败,还缴获了美军3000多条军毯呢。战士们摸着这些厚厚的军毯,心里可高兴了,这下不用再挤一床被子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王直下了命令,把3000多条军毯都剪成碎布,再分给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