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传来消息,位于地下700米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中心探测器内部,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已经全部建成,标志着该实验进入建设的收官阶段。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甚至有人戏称:“鬼终于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如果在地下700米处发现了中微子,翻译过来就是去地府抓了个鬼。”那么,中微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大家会将其与“阿飘”联系在一起呢?
在我国道教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夷死为微,微死无形。中微子的质量极小,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甚至小到目前的实验技术难以精确测量其具体数值,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接近 “无形” 的状态。这与道教中关于 “夷死为微,微死无形” 的描述有着奇妙的契合之处。网友们正是基于这种相似性,戏称中微子为 “阿飘”。中微子作为一种基本粒子,虽然无法构成更复杂的物质结构,但它在宇宙中的存在却充满了神秘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微子具有难以捉摸和极强的穿透力等特性,这与人们印象中的 “阿飘” 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微子由于质量极小、不带电,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穿透任何物质,包括地球这样的庞大天体。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存在,在宇宙中自由穿梭,难以被捕捉和探测。而 “阿飘” 在传说中也是来无影去无踪,能够穿过墙壁等物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中微子每秒钟都有无数个穿透人体和地球,但人们却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与 “阿飘” 的神秘莫测如出一辙。中微子的这种特性使得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它费尽心思,就如同人们试图去理解和探索 “阿飘” 的存在一样充满挑战。
中微子的研究对基础科学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微子作为一种基本粒子,其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前沿。对中微子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自 1956 年首次被证实存在以来,中微子领域研究已经获得 4 次诺贝尔奖,这充分说明了中微子研究在基础科学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微子在通信、探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通信领域,中微子能几乎不受阻碍地穿透任何物质,所以中微子通信不受地形、障碍物和电磁干扰影响,保密性和可靠性更高。未来在深海通信、地下通信、星际通信等特殊场景可能会得到应用。在探测领域,中微子的强穿透力使其在地质探测中有潜在的应用。科学家们设想通过中微子探测技术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甚至监测地震和火山活动。此外,中微子还可以用于监测核反应堆的运行状态,保障核能安全利用。虽然这些应用目前还处于理论探讨或初步探索阶段,但中微子的独特特性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内径35.4米、大约有12层楼高的有机玻璃球。这个玻璃球是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净重约600吨。它将作为探测中微子的靶物质液闪的容器,承载20000吨液闪。整个球体置于纯水中运行,需要长期承受约3000吨的浮力。这一特殊设计的不锈钢结构经过反复优化和上百次试验,最终获得了超高承载能力。
江门中微子实验不仅是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布局,也是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它将与日本的神冈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形成鼎足之势,共同推动中微子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正式运行和数据的获取,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宇宙和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