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三峡大坝已经矗立在长江上18年了。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三峡大坝就像是“定海神针”一般,默默守护着长江流域的安宁。

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的“建筑奇迹”,三峡大坝绝对称得上是“国之重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防洪、航运以及水力发电等各个方面,三峡大坝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峡大坝的建成,绝对是中国水利工程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

令人没想到的是,发挥出如此重要作用的三峡大坝却时常受到某些西方媒体和机构的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建筑寿命上,某些西方专家更是直言它只能坚持几十年。

那么,堪称世界建筑奇迹的三峡大坝,到底能坚持多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年寿命”的荒诞说法:技术自信从何而来?

“三峡大坝的寿命只有50年?”

当这个说法从一位名叫王维洛的“专家”口中说出时,相信很多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毕竟,三峡工程凝聚了无数中国工程师的心血,倾注了国家巨大的资源投入,怎么可能如此“短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王维洛,虽然顶着个中国人的名字,却常年定居海外,并且热衷于唱衰中国。

他声称三峡大坝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存在变形渗漏等安全隐患,最终寿命只有50年。

为了让别人更相信他,他还拿出了谷歌地球上的卫星图片,说大坝已经有点变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听之下,似乎有理有据,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要知道,三峡大坝用的混凝土可不是普通的建材,它是专门为大坝需求设计的高强度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选择到配比,再到浇筑和养护,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的监控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国际最高标准。

甚至连部分从日本进口的钢板,因为质量不达标都被退了回去,可见中国工程师对三峡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在建设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叫做“二次风冷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开裂问题,从而提升了大坝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关于卫星照片上的“变形”问题,也与实际不符。

实际上,卫星照片里的“变形”并不是大坝结构真的变了,而是由于卫星拍摄的角度、图像处理和地图拼接等因素导致的视觉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监测大坝的真实状态,中国工程师在三峡大坝上安装了1.2万多个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大坝的各种参数,比如位移、应力、温度等。

数据表明,自大坝建成以来,各项指标一直处于设计范围内,所谓的“变形”完全是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当时的设计要求,三峡大坝的预期使用年限至少是150年。

三峡大坝用的是重力坝的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靠大坝自身的重量来抵抗水压,结构比较简单,非常稳定,使用寿命也比其他类型的坝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工程师也在不断对大坝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无论是从科学依据还是实际运行数据来看,三峡大坝的寿命都远远超过50年,那些所谓的“质疑”不过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炒作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泄洪等同于“大坝出问题”?别逗了,这是常规操作!

除了寿命问题,有些媒体还喜欢拿三峡大坝的泄洪来说事儿。

每当汛期来临,三峡大坝都会根据上游来水情况进行泄洪,这是为了腾出库容、调节水位、确保大坝安全的必要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某些媒体却故意歪曲事实,将泄洪说成是大坝出现了问题,甚至编造出“三峡大坝决堤”的谣言,试图制造恐慌情绪。

要知道,三峡大坝的泄洪其实是有科学依据和严格管理的,不是随便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泄洪问题,并设置了多道泄洪设施,可以根据不同的水文情况进行调节。

在泄洪的时候,相关部门会时刻关注水位的变化,并及时发出预警,确保下游居民的安全。

可以说,三峡大坝的泄洪是一个安全可控的操作,不会对大坝本身和下游地区造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腰担当:守护长江安澜的“定海神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担心三峡大坝会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大坝经受住了考验,完好无损,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充分证明了大坝的抗震能力,也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三峡大坝不仅在防洪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发电和航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每年发电量相当于数千万吨燃煤发电量,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减少了碳排放,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坝建好后,长江的航运条件也变好了,大型船可以直接开到重庆,这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可以说,三峡大坝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它守护着长江的安澜,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大计”:科技赋能,未来可期

三峡大坝的建成,不仅展示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这项工程从想法提出到最终实现,经历了很长时间,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

及时到现在,中国工程师们也一直在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不断完善大坝的监测系统,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大坝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任何潜在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对大坝进行升级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努力,都是为了确保三峡大坝能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保障。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更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如今的三峡大坝,早已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多时候,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未来的很多年里,它会像民族精神那样坚韧,一直矗立在长江之中,默默的做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三峡大坝扭曲变形?三峡副总回应:固若金汤岿然不动》2019-07-11
央视网:《"三峡大坝变形"谣言为何站不住脚?"弹性变形"是啥?》2019-07-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