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为什么会学人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鹦鹉能学人说话,首先得归功于它特有的发声器官。鹦鹉的发声器官除了具备与其他鸟类类似的特征外,构造也比一般的鸟类更为完善,它的鸣管外面有3对发达的鸣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鸣肌的收缩放松,改变鸣管形状,就能发出多样的鸣叫声。

此外,鹦鹉的口腔比较大,舌头也比较发达。舌头圆滑柔软而且肉多肥厚,形状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鸣管与舌头形成近似直角的钝角,两者的角度是决定发音的音节和腔调的关键。越接近直角,发音的音节感和腔调感就越强。因此,鹦鹉就能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音节。

其次,鹦鹉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人们巧妙地利用了鹦鹉的这个特性,然后与某些特定的动作与特定的声音结合起来对鹦鹉进行反复训练。在受到不断重复的训练后,鹦鹉会将这些信号存储记忆中,当再次遇到外界特定的刺激后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发出“你好你好”等声音了。

数数能帮助入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在睡不着觉的时候,会通过数数来帮助入睡。有的人睡着了,但有的人越数越精神,这是为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数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干什么。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在忙活了一天后,由兴奋转为抑制,并且这种转变从局部向周围逐渐扩散。当皮层及皮层下中枢部位发生广泛抑制后,人就进入了睡眠。因此,无论数数还是其他方法目的都在于让大脑放松,让人的思想处于一种无目的的自由发散状态。

但有时,数数却帮了倒忙,导致我们的大脑注意力过于集中,从而使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持续处于兴奋状态。特别是有些人在数数的过程中,由于数到中途忘记数到哪儿了,于是又从头开始数,这就使原本准备休息的神经细胞又重新活跃起来,结果越数越精神,越数越睡不着。曾经有研究发现数数入睡的人比什么也不做的人更难进入梦乡。

由此可见,如果你想靠数数来帮助睡眠的话,要使这个过程尽可能地自然,不能刻意关注自己数到哪儿了,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3 为什么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肯定听说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小心被大狗咬到了,以后连看到小狗也会不由自主地躲开。这其实与恐惧记忆密切相关,叫作刺激泛化。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经过训练可以学会将铃声和食物关联起来。有趣的是,狗对一个高频声音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后,即便给狗听一个低频声音,它同样也会分泌唾液。

然而个体通过训练,能够消除刺激泛化,即可以只对特定的完全相同的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相似的刺激则不发生反应。例如,小孩看见兔子就感到害怕,但看到其他毛茸茸的东西却不害怕,这种现象称为刺激分化。刺激分化的产生通常需要经过训练。例如,出现高频声音的时候给狗喂食,而出现低频声音的时候则没有食物。这样一来,狗就只会对高频声音流口水,而对低频声音则无动于衷。

本栏目由“上海科协”微信公众号

携手少年儿童出版社

“十万个为什么”分社联合推出

整理:四月

本栏目内容转载自《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或版权方),谢绝二次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