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消息称,近期,欧盟成员国代表进行投票,通过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终裁草案。按照此草案,欧盟委员会能够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长达5年的高额反补贴税。在受影响的企业中,有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等中国汽车品牌,还包括在华生产的特斯拉等欧美汽车品牌。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的这一轮反补贴调查始于2023年10月4日,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依据该草案,上汽、吉利、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会分别被征收45.3%、28.8%、27%和17.8%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欧盟的议事程序里,一项提议若要被搁置,需有15个成员国且这些成员国的人口数量占欧盟的65%投反对票才行。就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提议而言,结果是只有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支持的国家多达10个,还有12个国家投了弃权票。投反对票的国家为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占欧盟人口的22.65%;而支持加征关税的国家包含法国、意大利、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爱尔兰、立陶宛、拉脱维亚、荷兰和波兰,它们的人口总量占欧盟人口的45.99%。

德国的汽车产业十分发达,在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市场,该国一直对该项提案持反对态度。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与中国关系友好,他甚至将这一举动称作是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一场“经济冷战”。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9月访华之后,也表示应该就此事与中国加强协商。然而,这些都未能阻止加征关税提案获得通过。虽然欧盟各国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各异,但在投票之后,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得到了成员国足够的支持,将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

法国同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是为推动本国汽车工业转型并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利益。法国政府期望借加征关税这一措施,优先扶持本国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以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其二,法国的支持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在贸易战方面,法国企图从中获取更大利益,德国在贸易战中受到冲击,法国想利用这一情况为自身创造机会。

其三,法国国内政局不稳定,马克龙政府急于证明自身决策能力,试图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举措来重塑自身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朔尔茨正为德国的汽车工业忧心忡忡。他发现,法国针对中国电动车的态度颇为强硬,然而最终可能受损的却是整个欧洲的经济。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朔尔茨只能对欧盟的决策产生质疑。于一次重要的讲话里,朔尔茨清晰地表达出对欧盟加税政策的不满情绪。他表示,这种两败俱伤的政策不但无法有效打击中国电动车,反倒会给德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害。他的看法直接指向欧盟决策存在的短视与偏见之处,并且着重强调了商业合作的重要意义。

欧盟渴望得到中国成熟的电车技术并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然而却不愿让中国分享欧洲市场带来的红利。欧盟效仿美国曾经对付日本丰田的方式来对待中国新能源车企,其目的在于,若中国新能源车企想要在欧洲市场盈利,就必须到欧洲建厂,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其竞争力不断下滑的欧洲汽车产业,进而保住欧洲本土的就业岗位。

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技术是最为核心的技术,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具备世界最先进的电池生产技术。欧盟甚至比美国做得更过分,竟然要求中国新能源车企承诺技术转让,这几乎意味着所有的利益都归欧洲,中国车企连一点好处都捞不着。

据上观新闻消息,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正在对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进行研究,并且会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之后慎重地做出决定。17日下午商务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针对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进程作出回应:截至目前,中方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灵活性,双方在某些领域也已获取重要进展,然而因为欧方一直都没有积极地对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予以回应,所以磋商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当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息息相关。当前,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环保议题,新能源汽车无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向。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背道而驰,逆潮流而行。而中国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的关税,这一举措一方面是对欧盟的回击,另一方面也是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完全契合全球环保的大趋势。

中国的这一行动,也向其他国家彰显了自身的决心与实力。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中国不会听任他国随意欺凌。一旦有国家对中国不公,中国必然会毫不迟疑地予以反击,这恰似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必将释放出强大的力量。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此次的关税争端,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谈判来解决。不过,谈判必须要有诚意,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耍手段。如今,距离欧盟征税的最后期限仅剩下十几天的时间了。要是到了十月底,中欧之间的谈判仍然没有取得进展的话,那么中方后续的反制措施或许就会相继推出,届时,恐怕真的会出现相互对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