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当家做主人,生活有了希望,整个华夏大地,洋溢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人民纷纷买了毛泽东的彩色画像,张贴在家里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以表达对毛泽东的爱戴,这样的举止行为,是那个年代人民之间不约而同的共识。
图|朱其升 彭友胜 毛泽东的结拜兄弟
在湖北省大冶县铜山口附近烟铺朱村,有一个叫做朱其升的铁匠,一日,他像往常一样去下庄屋铁匠铺上工,走近茅棚时,只见门前正中贴着一个人的彩色肖像照片,两侧挂着一副对联:泽润民生功垂宇宙,东方红日普照五洲。
朱其升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去,看着画像中的男子,只觉他很熟悉,似曾相识,于是放下手中的锄头和镰刀,认真辨认,突然心头颇感震惊,惊呼道:“这不是我润之兄弟吗?”
朱其升究竟是谁?为何会与毛主席称兄道弟呢?与毛主席相见后,又发生了哪些趣事?
毛泽东参军,朱其升为其担保
朱其升出生于大冶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均是老实本分之人。迫于生计,朱其升12岁那年,便去湖南田江做学徒,学习打铁和修雨伞。学徒生涯,虽然没有佣金可赚,但是老板管吃管住,生活倒也勉强凑合。
图|毛泽东
可是1909年,湖南等地接连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朱其升的老板开始控制学徒的饮食,自此,朱其升一天都吃不到一顿饱饭,可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饭量就大,此刻遇到如此情况,腹中饥饿难当,实在无法忍受。
一次,趁着老板外出,朱其升偷了一点米吃,不想老板回来后发现了,狠狠地骂了朱其升一顿。朱其升气不过,便出言顶撞了几句,老板伸手在他脸上打了几记耳光,朱其升更加恼怒,一双眼睛里仿佛要冒出火来。老板看到他的神情,有点害怕,便下了“逐客令”:“我惹不起你,你趁早滚蛋!”
朱其升背起行囊走了,年幼的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四处流浪,饿得实在不行了,便沿街乞讨度日。辗转长沙时,听说官府在招收新军,朱其升心想,为了填饱肚子,只有参军这一条路了,于是经人担保,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图|毛泽东
朱其升参军后被编排在彭友胜的那个班,班里总共有13个人,作为副班长的彭友胜,对朱其升的印象非常好。
朱其升不仅吃苦耐劳、刻苦训练,在行军打仗中,他也不惧死亡,勇挑重担。他自小学习打铁,有一身好的手艺,部队中的技术活如修理枪支、拆洗零件,都能够很好地胜任。再加上他为人友善,待人真诚,在部队上的人缘非常好,不久便升为上士,工资也提高到8元。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以人民为主导的民主共和政府,许多学生加入到革命军的队伍中来,其中便包括年轻的毛泽东。学生组建了学生军,但是毛泽东想加入到正规的革命军,便走进了军营。
彼时,想要参军是需要有人担保的,毛泽东只身一人来到,自然没有人可以为他担保。军营中的长官态度强硬,直言“无人担保不能参军”,毛泽东虽然据理力争,但是始终争执不下。
图|毛泽东
这时,朱其升从军营中走出来,看到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毛泽东与士兵争吵,便过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兄弟,你在同他争吵什么,和我说说,行吗?”毛泽东看到朱其升态度随和,很有礼貌,便如实相告:“我是学生,不想参加学生军,想参加正经的革命军,但是只来了我一个人,没有人可以给我担保。”毛泽东同时不忘阐明自己参军的理由:“投笔从戎,为完成革命尽力!”
朱其升见毛泽东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便领他见了班副彭友胜,并说自己愿为他担保。彭友胜听罢,问毛泽东:“你叫什么名字?”毛泽东回答:“我叫毛润之。在校期间学生们看到武昌起义成功了,纷纷加入学生军,我不喜欢学生军,我想加入正规军。”
朱其升也不忘帮毛泽东讲几句话:“班长,我看他是好人,又有学问,咱们部队上正缺少有学问的人,打仗只靠我们这些大老粗是不行的,就让他留在咱们班上吧!”彭友胜表示同意,自此,毛泽东便以“毛润之”的名字加入到革命军,当上了列兵。
图|毛泽东
在军中,朱其升很照顾毛泽东。刚来到部队,毛泽东没有军衣和毛毯,朱其升就将自己的新蓝棉衣服给他穿,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毛毯给他盖,同时,朱其升还教会了毛泽东“稍息”“立正”的步伐,打枪如何瞄准等技能,毛泽东天资聪颖,一学就会。
毛泽东也会给朱其升讲各种精彩的故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情节,毛泽东讲话的本领很高,就像说书一样,时不时地还有手比划,朱其升听得入了迷。他们二人在军营中相互帮助,结下难忘的深厚情谊。
毛泽东与朱其升结为兄弟,行军打仗,患难与共
毛泽东喜欢读书看报,于是将自己的饷银,除了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其他的都用来买书。一次,毛泽东看到一篇讨论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就给朱其升讲社会主义的样子。朱其升说:“社会主义应该是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农民有房子住,有饭吃。”
图|毛泽东
毛泽东认为朱其升说得有些片面,直言社会主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民主自由,朱其升没有读过书,自然不懂那么多道理,认知也十分片面,他只希望将来有田种、有饭吃、有工作,毛泽东甚至笑他:“那不成了吃饭的‘社会主义’了吗?”
朱其升认为毛泽东将来一定有大本事,对他说:“你通晓古今,读书又多,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毛泽东说:“如果将来我做了大官,一定不会忘记你们这些难兄难弟。”朱其升听完,脑海中灵光一现,提议结拜做兄弟,毛泽东也十分愿意,于是他们二人以及彭友胜,插枝为香,撮土为炉,结拜为兄弟。
毛泽东给他们讲《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而此刻三人,与书中场景极为吻合,毛泽东甚至开玩笑说:古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们今天这叫做“红枫坡前三拜把”!
图|毛泽东
在以后的军旅生活中,朱其升给毛泽东背行李,还照顾他的饮食与住宿,而毛泽东会教朱其升读书识字,讲解自由、博爱的大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朱其升的学问进步了很多。
有一次,接到上级命令,连夜行军150里,途中,毛泽东体力不支,累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朱其升见状,连忙替他拿上背包、枪支,到得夜间,天空中下起雨,山路泥泞不堪,毛泽东实在走不动了,便坐下休息。朱其升担心毛泽东掉队,欲推着他前行,毛泽东深知自己拖了后腿,便让朱其升先走,朱其升说什么也不答应:“我不能丢下你不管,我一定要陪着你,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毛泽东和朱其升最终脱离了大部队,待他们艰难地走到一个叫陈家大土弯的村子时,遇到了前来找寻的彭友胜,兄弟相逢,一时间喜不自胜。此刻已经半夜时分,见追赶部队无望,三人便找了个地方睡觉去了,待天亮后再行出发。
图|毛泽东
但是天刚蒙蒙亮,便传来马蹄声,想必是敌人来到村内,毛泽东等三人连忙躲进一间茅草屋中,透过缝隙看着外面,只见不一会儿,大队人马便占领了整个村庄。
危险逼近,朱其升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毛泽东却始终泰然自若,说道:“咱们先暂避一时,稍后见机行事,再做打算。”彭友胜分析敌情,整个村庄都布满敌兵,明里暗里都有哨兵,说什么都不能轻举妄动,不然很容易被发现,敌众我寡,只要暴露目标,便会有性命之忧。
毛泽东提议,天亮后敌军难免会挨家挨户搜查,是否应该趁乱转移,彭友胜赞同毛泽东的说法,又叮嘱道:“咱们行动一定要快,不能发出半点声响。”
翻过土墙,跨越篱笆,三人进入到一个水沟,在高土坳的掩护下,他们钻进一条高而深邃的阴沟里,他们将此地作为藏身之所。毛泽东听着外面传来阵阵喊叫声,知道敌人开始搜捕革命党人,在“交出革命党人”的阵阵怒吼下,在老百姓的哀嚎哭泣中,毛泽东等人心中异常愤慨。
图|毛泽东
毛泽东攥紧拳头,愤怒的眼睛好像在说,将来一定要消灭这些残暴的家伙,朱其升说:“咱们当兵,绝对不能欺负老百姓!”彭友胜表示赞同:“我们都是穷苦人,我们要为穷苦人打天下,要解放他们。”又向毛泽东说:“润之你有文化,将来有出头之日,一定要为穷苦百姓做主啊!”毛泽东说:“到那时,我一定将黑暗的历史颠倒过来,为广大人民办好事!”
敌人在村庄里搜捕三天三夜,毛泽东等人在阴沟里躲避了三天三夜,由于外面戒备森严,他们也不敢出去寻找食物,随身携带的吃的吃完了,便忍受着饥饿。阴沟里的水不能喝,臭气熏天,难闻至极,最后实在口渴,不得已之下,用毛巾沾着污水放在嘴边,湿润一下嘴唇。
到第四天傍晚,敌军才撤退了,毛泽东听外面没有了动静,才从阴沟里出来。这些天的经历,这段峥嵘的难忘时光,让兄弟三人的感情愈发地深。
图|毛泽东
1912年4月,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和解,南京政府解放,而毛泽东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的指示就地解散,毛泽东和朱其升就此分别,朱其升回到家乡,过起了种地兼打铁的生活,为躲避不必要的麻烦,他并没有对别人讲起过参军的经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见到毛泽东的画像,才勾勒起他的那段回忆。
朱其升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接见朱其升
朱其升回到家,将自己参军的经历讲给妻子郭兰英听,并告诉她,毛主席正是当年他拜过把子的结义兄弟,郭兰英警告他,千万不要有什么想法,毛主席这么大的官,怎么会和穷苦老百姓称兄道弟?彼时,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在偏远的山区,人民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
但是朱其升认识毛泽东的事情还是被传开了。有一位教书先生,劝朱其升给毛泽东写一封信,再加上其他人的“鼓励”和“怂恿”,朱其升先后写了六封,但是都没有了下文,于是有人开始认为他是在吹嘘,甚至有人说他是神经病。
图|毛泽东
1952年,朱其升重操旧业,在汉口街头补伞,晚上住在新华路旁的旧泥屋内。一日,与住所邻居在巷口乘凉,谈论起自己与毛主席相识,是同床共被、情同手足的兄弟,邻居给他建议,“我们工厂的夜校老师之中,有一个叫孟淑纯的,她与李先念书记是同乡和战友,你可以通过她来想想办法。”
第二天,孟淑纯要了朱其升的个人照片,询问了他几个问题,并根据与朱其升的谈话内容,写了一封信,交给李先念,由李先念随公文转送给毛泽东。
9月初,朱其升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他颤巍巍地打开信函,上面龙飞凤舞的毛笔字迹映入眼帘。朱其升将信交到孟淑纯手中,由孟淑纯代为朗读,朱其升一字一字认真听着:
其升兄:
来信收到,甚为高兴,寄上人民币二百元,彭友胜尚在人间,曾有信来。知注附告。
顺祝、兴吉。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八月三十日
朱其升听后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我的润之兄弟做了这么大的官,还没有忘记我这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的!历朝历代的帝王是做不到的!”
图|毛泽东
1952年10月中旬,朱其升拿着毛泽东寄来的信,踏上前往北京的路途。他们兄弟二人已经阔别40年,如今相见,身份悬殊,在他内心深处,不禁涌上一丝忐忑,现在的主席,相当于过去的皇帝,不知见面时,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朱其升口中喃喃地说:“见了润之,应该说些什么呢?”
这一年,朱其升61岁,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对于这样一块陌生的土壤,他感到晕头转向。偌大的北京城,他并不知道毛泽东住在什么地方,于是逢人便问,经人指点,足足两天的时间,他才来到中南海。毛泽东忙于各种政务,无暇接见他,直到第三天下午,才抽出一点时间,兄弟二人得以见面。
朱其升被带到一个四合院之内,鸟语悦耳,苍松古柏,空气中透露着清凉,让人心旷神怡。
朱其升走进屋内,毛泽东便迎面走来,抱着朱其升的胳膊,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其升兄,我们见面太晚了,去年彭友胜曾经来信,我已经给他去过信了。”顿了顿,又说:“你怎么不早点给我写信啊,收到信应该早点来嘛,我多么想见我的老朋友啊!”
图|毛泽东
毛泽东带着朱其升走进书房,里面琳琅满目地都是书籍,朱其升简直看花了眼,“主席还是这么喜欢看书啊!”毛泽东说:“不要叫主席,就叫润之,或者叫毛泽东!”朱其升说:“润之,你真有板眼,当上了国家主席!”毛泽东说:“这是人民信任我,是同志们相信我,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虽然高高在上,却如此平易近人,令朱其升更加敬佩几分。
当说起往事,毛泽东侃侃而谈,那些参军中的艰难岁月,勾勒起两位老人共同的回忆,朱其升愈发感动,没想到伟人会和自己促膝长谈,而朱其升自来嘴笨,不太会说话,只是在一旁认真倾听,但不时地给毛泽东作回应。
毛泽东说:“我们在部队生活,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我还是学生,有些书生气,对军旅生活不是很习惯,多亏了你和彭友胜的照顾和帮助,你们像兄长一样地关心我!”朱其升立即说:“不!应该是您对我们的帮助,教我们读书识字,学习文化课程。”
图|毛泽东
期间,有秘书前来倒茶,并暗示朱其升少说话,主席的时间很宝贵,接下来有要紧事情办理,朱其升随即明白,便向毛泽东辞别,怎料毛泽东说:“第一次见面,一定要在我这里吃饭,不然不像老朋友!”说着,便叫秘书准备饭去了。
朱其升在北京停留了一段时间,游览了长城、故宫、颐和园,这里的美景令他流连忘返。离别前,毛泽东给了他500元钱作为回乡的路费和生活补贴,朱其升说什么都不肯收下,毛泽东说:“这是我的稿费,是我个人名义送你的,我绝不会慷国家之慨!”
朱其升用毛泽东给的钱办厂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杨尚坤、罗瑞卿的陪伴下,乘坐海军登陆艇从汉口来到大冶县,负责接待的是黄石市的市委书记杨殿魁,毛泽东问杨殿魁:“你知道一个叫朱其升的人吗?”杨殿魁没有听过此人名讳,但随即表示:“我们一定会打听这个人。”
图|毛泽东
毛泽东视察了大冶钢厂,当年在与朱其升谈话时,在说到大冶钢厂时,朱其升直言“这里民主改革做得好,坏人打倒了,工人当家做主”,可以说,毛泽东此番视察,与朱其升那时的介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3年春,在毛泽东“对手艺人应给予生活照顾、指明出路”的指引下,朱其升将硚口附近的补伞工、补鞋工等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聚集起来,将毛泽东给自己的500元作为资本,建设了一个“和平油布雨伞厂”,并选举了一名会做生意的湖南人谭盖元做副经理。
该厂的职工,大多是旧社会流浪街头的穷人,朱其升谨记毛泽东的教诲,把没有工作的人组织起来,让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大家对朱其升的举动表示感谢,因此工人们十分喜欢他、信任他。
图|毛泽东
朱其升常常给工人们讲述他与毛泽东之间的友谊:“毛主席当了大官,但是没有一点官架子,待人非常和蔼可亲,我去北京时,他和我同桌吃饭,还把我安排在他家里住了几个晚上,拉扯拉扯家常话。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组织办厂,再也不用过那种居无定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悲惨生活了!”
工人们听罢,纷纷表示要加把劲努力干,把厂子越办越红火。在朱其升、谭盖元以及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和平油布雨伞厂”的效益实现大丰收,在实现自给自足之余,他们还谢绝了政府的政策补贴,朱其升说:“毛主席体恤国家的困难,生活过得简朴,我如今生活过好了,怎么能要国家的补贴呢?”
1954年夏,朱其升带着“和平油布雨伞厂”的照片,再次去了北京与毛泽东相见,二人见面后,双方都很高兴。朱其升拿出照片,让毛泽东看厂子今日取得的成果,毛泽东接过照片,笑眯眯地看了又看,夸赞道:“不错嘛,有社会主义的气魄。”朱其升则非常谦逊。
图|毛泽东
毛泽东说:“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搞互助合作,以前我们在军队中不是也搞互相帮助吗?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共同渡过难关。”并且直言当年兄弟三人在阴沟里躲避敌人时,也是共同帮助,才克服了困难。毛泽东这么说,正是对朱其升建立“和平油布雨伞厂”最高的评价。
这一次,朱其升在北京居住了20多天,向毛泽东辞别时,毛泽东说:
“老朋友间不要因为我当了官而疏远。彭友胜曾有信来,反映生活情况,我已写信去了,叫他不要太客气,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可直率地告诉我,并劝他待在乡下为好,如果愿意出来走动一下,让他去找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去时,可告诉我们在辛亥革命是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你回去,也可以告诉王任重或张平化同志有关方面的情况。”
小结
当年毛泽东与朱其升、彭友胜在阴沟中避难时,他曾引经据典,向二人讲过,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一是功成忘本,脱离本阶层,二是任用坏人,脱离了共患难的干部。从毛泽东的生平小事、一言一行中,无不体现着伟大的精神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