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艰苦,通过她自己和全家的努力,2020年以艺术生的身份考上了青岛一所二本高校。大学期间,她经历了许多人生第一次,变得更加独立和明确自己的需求。毕业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她未能找到理想工作,选择了在杭州做保洁员,以实际行动还助学贷款。这一选择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认为她是先就业再择业、脚踏实地的典范。——媒体的相关报道。

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6%,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7%,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3.9%。

数据冰冷,而数据背后是就业难的现实!现在想找一份中意的工作真的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女大学生本科毕业后成为保洁员,很多人点赞她这务实的态度,但我们不禁要思考,女大学生本科毕业变身保洁员,真的值得歌颂吗?如果千辛万苦读完大学,还要从事和从事和父辈们一样的工作,或许干一些初中毕业就能胜任的工作,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只是做个保洁员,为什么要读大学?”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经过全家托举从山区里走出来,从自卑、没有底气的状态里走出来的二本女孩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无数大学毕业后,正在处于求职迷茫状态的待业者来说,他们也更想知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大学生本科毕业成为保洁员,值得歌颂吗?

主人公长花来自四川攀枝花的一个农村,如果不学画画,很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她的不少同学考不上也没有选择去读技校,直接就结婚生孩子了,一些跟她同龄的女孩,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

为了能考上高中和大学,她在初中时开始学习绘画,成为艺术生。

参加艺考培训班时,父母四处借钱,通过家人的支持和她自己的努力,2020年,长花考上青岛的一所大学。可大学毕业时,环境设计专业的她很是迷茫,面对求职,很多人的选择是考公、考研,期望得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长花也考了研,但失败了。在那之后,相比追求光鲜、体面,她更愿意实际一点——她身上还背负着4万元的助学贷款。毕业答辩结束的那天,经过一夜颠簸,她拖着一个行李箱和两只大书包从青岛来到她认为“互联网很发达”的城市杭州,几天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保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够放低姿态,先生活下去,哪怕当个保洁,她的这种态度确实值得称赞,但应该歌颂吗?

对于长花的选择,不少网友是这样评价的:

没读大学,她人生终点大概率是保洁;而读了大学,她的人生起点是保洁!
读了大学以后可以当保洁队长,不读大学只能当队员;
这是个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人的姐姐,不好高骛远,有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踏踏实实努力赚钱,为这样务实的女生点赞。
我觉得这女孩子脚踏实地,脱得下长袍放得下面子,难能可贵。人家自己都能接受,看客反而接受不了了。 做保洁只是眼下的谋生,不代表人家一辈子做保洁,大概率不会一直做保洁。 扩招后的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个体代表不了整体。大学更多的是开阔眼界和思维,增强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这女孩如果不读大学的话,大概率早早嫁人生娃了,她的人生也就少了很多选择吧。

也有网友这样说:一旦干了保洁,进入这个圈层,你还想翻身,顶多做个保洁队长,还想逆袭到什么更好前途?那是不可能了,比中彩票概率都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毕业当保洁不丢人,可读大学意义是什么?

无数大学生,因为毕业后找不心仪的工作,陷入了“孔乙己式困境”。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闯过了“中考分流”,又熬过了高考,整个家庭几乎倾注了全部家当,甚至还要借钱来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社会,却依然还要从事着父母一样收入微薄、辛苦劳作的工作,艰难地维系着生活。父母的希望是孩子通过学习文化改变命运,别走自己的路,如今兜兜转转却又回到了起点。

大学毕业当保洁,进厂打螺丝,不丢人!可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脱下长衫,放下架子,于是便有不少大学生当起了外卖小哥、保安、服务员、保洁员、拉货、拧螺丝等,虽然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社会人为赋予了价值——那就是工资,这些岗位普遍辛苦,但工资不高,有的仅仅维持生活。脱下长衫的大学生去拉货可能就会成为“祥子”;脱下长衫的大学生去打工就可能成为“闰土”。他们努力一辈子,摆脱了困境了吗?

难道我们读大学只是为了让大学教师有工作,能完成绩效!是为了满足国家教育产业化的需求!是践行舍己为人的文化传统,更是弘扬艰苦奋斗的卓越品质?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你的起点太低,上限也肯定高不了!老师一直教育学生,读书改变命运,可大学毕业后,还要像父辈一样从事毫无技术含量且艰辛的工作,读大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