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伤创造“天战”神话,贺老总表扬他“了不起”;他用“特殊武器”助战,独臂将军给他“特殊奖赏”;他令彭老总惊喜,亲自指示前线部队保护好他……
他既不是军事家,也不是政治家,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他是谁?
△(1995年作者采访赵徐洲)
原创作者:牛兴
一、彭总指示:前线部队要保护好他
在缺衣少食、缺枪少炮、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不少负伤的官兵,没有牺牲在与敌搏杀战场上,而是牺牲在得不到及时救治上。
即使是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彭德怀,也难以得到“特殊门诊”保障。这不,彭总的胃病、牙疼又犯了,疼得他脸上表情僵硬,汗珠滚滚,只好强忍坚持指挥战斗。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正在彭总被折磨得说不了话、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时,他接到一个电话,听到一个名字,顿时痛苦似乎一扫而光,惊喜地说:“他摸到了我的心!”
这个令彭总惊喜的人,叫赵徐洲,是中央卫生部牙科医生。他此次是受中央卫生部委派,到全军部队巡诊,第一站来到西北野战军送医上门。他千里迢迢的到来,可谓雪中送炭,怎能不令人高兴。
△(彭德怀元帅)
赵徐洲刚到达西北野战军所属部队,前线指挥官就向彭总电话报告。此时彭总正患牙病疼得“要命”,赵徐洲得知后连夜赶赴“救命”。
在没有先进口腔治疗设备,甚至没有科学安全消毒条件的简陋野战帐篷里,他用随身携带的简单医疗设备,挑灯夜战几个小时,为大将军“解除痛苦”。
彭总的牙病被医治好后,西北野战军所属各部队也纷纷要求赵徐洲前往。因为前线部队医疗人员缺乏,牙科医生尤其是牙科专家更是“空白点”。彭总想到前线危险艰苦,便亲自征求赵徐洲意见,问他怕不怕、愿意不愿意。
赵徐洲的回答掷地有声:我的命是白求恩大夫救的,他一个国际友人都不怕死,我们是为民族利益而战,怕啥子个人的生死。听到此话,彭总笑了,拍着赵徐洲的肩膀赞扬他:有军人的血性!
考虑到全军大局,彭总又用电报请示中央卫生部,得到了肯定和支持。
赵徐洲行将开拔时,“有威可畏”“有德可怀”的彭总,向他展示了后者的一面:为其挑选了一套合身军装、一双新胶鞋、一只水壶、一把手电筒等。同时,还亲自给前线部队领导打电话,要求保护好赵徐洲……
二、贺总表扬:了不起的“两栖英雄”
令彭总惊喜的赵徐洲,不仅有牙科医生的一面,还有“战斗英雄”的一面。彭总也曾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
1932年,10岁的赵徐洲作为4口之家唯一幸存者,离开四川通江家乡参加了红军。他希望到一线杀敌,报仇雪恨,可被安排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当了卫生员。
1934年,日军侵华的敌机又投下雨点般的无数炮弹,炸死了无数红军和老百姓,也炸坏了他工作的总医院。12岁的卫生员赵徐洲伤心愤怒,于是奋不顾身,抓起机枪就瞄向敌机开火。
飞机上的日本鬼子发现了他,一枚炮弹投向了他。但他全然不顾,一个滚翻爬到一个小山包上,瞄住敌机头部,继续疯狂扫射,一架敌机突然中弹,冒着浓浓黑烟栽了下来。“红小鬼”创造了“天战神话”,惊得四方面军上上下下沸腾了。
△(贺龙元帅)
1936年,14岁的赵徐洲成为贺龙总指挥手下的一名护士长。那次,他在抢救伤员中,敌机又在制造“孽债”,身边一位好友被炸死,他的脑袋也被弹片削开,血流如注,然而,他忍受剧痛,又击毁了一架敌机……
贺龙总指挥在红二方面军全体军人大会上,大力表扬卫生兵赵徐洲带伤击毁两架敌机,称赞他是“两栖英雄”:既握手术刀救国人,又拿钢枪杀敌人……
然而,赵徐洲被敌机炸伤的脑袋里,残留着一块弹片两年之久,一半“镶嵌”在脑袋里面,一半露在头皮外,经常血脓交融,生蛆翻滚,即使是夏天也用帽子捂着脑袋……
贺龙总指挥既感动又心疼,深知那是当时国内无人敢做的头部手术,表示一定想法找最好的医生给他动手术。
1938年, 贺龙所说的“最好的医生”——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战场,成功地为赵徐洲做了中国战场第一例手术。赵徐洲与“救命恩人”也有了“过命交情”,曾为白求恩保存并主动献出了宝贵的遗物。
后来赵徐洲调到中央卫生部工作,跟着留学归来的梁医生专攻牙科,很快成为首屈一指的牙科专家。一次,毛主席让他看完牙齿后,对他说:你们这项工作最有前途嘛!
白求恩的行为,毛主席的教导,成了赵徐洲终身的追求和永久的“航标灯”。他的4个同行战友有3个改了行,而他在原成都军区总医院,一直把“最有前途”的工作干到几年前生命最后一息。
三、独臂将军感激:送他“特殊礼物”
常年浸泡在血火征战和艰苦卓绝中,许多将士患口腔病。对于战争中的官兵,牙疼病是非战斗减员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赵徐洲按照卫生部和彭总的要求,运用“特殊武器”冲锋到一线“助战”。
西北野战军前线部队有数万人,驻地分散、道路难行、战事频繁,巡诊治牙病要利用战斗间隙实施。刚开始,赵徐洲每天工作8小时,诊治四五个人,可是连求医者的五分之一都满足不了。而更多得不到诊治的人,次日又要带病去浴血奋战,甚至长眠沙场。
想到这里,“孤军奋战”的赵徐洲,决定挖掘提速,把工作时间“拉长”,从开始时每天工作8小时,增加到每天工作13小时;把工作节奏加快,从原来的一天诊治四五个人,增加到每天诊治七八个人……
尽管如此,“供求矛盾”还是突出。无奈,只好天天熬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昏黄的麻油灯一晚要加四五次油。日复一日拼搏,连续作战几个月,他 “爆瘦”了十多斤,两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独臂将军贺炳炎)
艰苦与危险时刻伴随。一次,敌人的炮弹飞来把临时诊所炸坏了,把他手中的“武器”也炸飞了,他被战士扑倒在地,爬起来变成了“灰猴”……
第一军军长贺炳炎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对赵徐洲无法表达感激之情,亲自为他颁发了一个特殊的奖品——当时最时尚的汽灯一盏,也是一份特殊的礼物。还称赞他是用特殊武器作战的“助战团”。
赵徐洲如获至宝,但他没珍藏起来,而是当场派上大用场,取代了昏黄的麻油灯,发挥其大放光明的作用。
赵徐洲本想打个“速决战”,两三个月完成巡诊任务,没想到却打了一场“持久战”—— 整整在前线巡诊16个月,足迹遍布整个战场,行程两万多里,相当了他又走了一回“长征路”。
一年多时间里,他既当牙科医生、“外科医生”,还当 “培训教员”,开办了多批卫生培训班,教战士们防病知识、自救互救知识等,被称为流动的战地医院。
深入部队中,他与士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与彭德怀元帅手下的“十大虎将”贺炳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建国后贺炳炎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他到任不久的一个周末,突然杀到军区总医院“看望战友”。在赵徐洲家里,分别多年后再重逢的两位战友,以茶代酒,开怀畅饮。不仅如此,这位开国上将与开国少校还在棋盘上摆开战场,“杀”得烽烟四起,乐得笑声朗朗……
当贺司令看到赵徐洲家里一件“文物”时,顿时表情凝重起来,仿佛又回到战争岁月。
那件“文物”就是多年前独臂将军送给赵徐洲的那一盏汽灯。贺炳炎没想到他还保留着那个“古董”,也保留着一种艰苦奋斗精神。
10多年前,笔者采访赵徐洲时,他深情地讲述: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穿着补丁衣服给我们讲课,要我们永远艰苦奋斗哩!提起往事,老红军记忆犹新。
△(晚年的赵徐洲)
在当年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带头动手种地、纺线。那次中央机关纺线比赛,红军战士赵徐洲居然称雄夺冠,他和周副主席分别荣获第一名。
冠军的奖品总共是一块肥皂, 赵徐洲和周副主席应各得二分之一。结果,周恩来把自己的奖品拱手相让了,他拣了个“大便宜”……
不老的是情怀,不变是信念。红军战士赵徐洲,用手术刀镌刻着战争,也雕塑着人生。他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2014年12月27日,他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
(摘自本文作者公开出版的《经典岁月》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