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静

寒露过后,河南漯河市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的香菇又进入了丰收季。

轻轻一扯,一颗肥硕的香菇就被采下;一个个装满香菇的塑料箱在大棚过道里等待装车。走进村里的一座座现代化香菇大棚,三三两两的菇农正在放满菌袋的铁架间忙碌。

“现在刚开始采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季!”看着村里的繁忙景象,李斌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山欣喜地说。

学技术 闯市场 小香菇越做越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李斌庄村就与香菇种植结缘。今年51岁的李军和香菇打了30年交道,他家院子原来种植香菇的小棚宽两米半,长七八米,而一个院子最多能建两个菇棚。如今,李军在村里种植了十多个大棚,每个大棚能种植1万袋香菇。

“每年1月份开始养菇,5月底前菌丝才长满菌袋。”来到一个香菇大棚,今年50多岁的香菇技术员张留全说,今年的气温偏高,香菇的成熟期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

“种植香菇需要长期的实践摸索,没有一套熟练的技术可不行。”张留全说,起初,李斌庄村的香菇种植户因为没有吃透技术,香菇产量低、发病率高,没少走弯路。

后来,在张德山等人的带领下,李斌庄村部分种植户到省农科院、福建省食用菌研究所等地拜师学艺,冬天冒严寒、伏天顶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的总结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现在香菇种植成品率达到98%以上。

如今,李斌庄村170户菇农中,每户都对香菇种植技术十分熟稔。“菌丝形成后,在7、8月份要用温度低的井水多浇几遍,将大棚温度降到30摄氏度以下。”在自家大棚里,李军给周口市的一个香菇种植户讲解技术。

为寻求市场销路,张德山等人带领党员干部先后到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找销售渠道。“见不到客户,我们一等就是几天。收购价格不理想,就反复谈、反复讲,用真心换真诚,一定要把香菇卖个好价钱,让群众多收益。”张德山说,当初他们村跑市场的第一年,干菇一斤最高卖到20多元,第二年每斤干菇最高卖到了180元。看到这些,李斌庄的菇户信心倍增,村里又有很多人加入了种植大军。

扩规模 成产业 漯河香菇走出国门

进村几百米,一个古色古香的寨门牌子上的“华宝香菇”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顺着村主干道向南,电商直播间、冷库等一座座现代化设施在广场上依次排开。

2015年,按照“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双绑”机制发展思路,李斌庄村注册了“连华宝”“山源谷”等香菇品牌,成功招引了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并同福建、浙江、沿海等地香菇客商建立合作关系,因产品绿色优质、个头大、色泽好,还出口到了国外。

“香菇成规模了,价格就能大大提高了。”李军说,自从村里的香菇大批量生产后,每斤价格比以前提高了两到三元。

一座白色的保鲜库前,一名菇农正在将刚采摘的香菇卸车入库。在李斌庄村,已经建起了30多座香菇保鲜库,农户家中还购置了切片机、装袋机等一些先进设备,这些现代化设施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化 链条长 特色产业带富一方

村西一个木屑加工厂里,破碎后的木屑堆起了小山,工人们正在一台台机械前紧张忙碌。“一天能装6000多袋菌棒。”苏丽君是舞钢市枣林镇前藕池村的村民,她骑电动车不到10分钟就能赶到李斌庄村,现在这个加工厂每天能给她带来180元的收入。

木屑加工厂仅仅是李斌村香菇产业的冰山一角。近几年,村里先后办起了香菇种植公司,还开办起了菌种厂、香菇辅料加工厂、切片厂等,香菇产业更加专业化,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这些木头都是山里的天然林,木屑加工厂年加工木屑500万斤,菌种厂年生产菌种40万斤,为本村和周边20多个村的菇农提供原材料。”张德山说。

“这次准备拉3000斤,洛阳那边香菇的价格还在上涨。”张晓亮是土生土长的李斌庄村人,看到村里的香菇产业壮大后,原来种植香菇的他直接“下海”,专职做起了香菇销售。如今,像张晓亮这样转行做销售的,在李斌庄村还有8个。

30年的发展,李斌庄村的香菇已从原来的“庭院经济”变成了年产值近亿元的大产业,李斌庄村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该村建有香菇大棚900多个,年产值9000万元,村里90%农户从事香菇种植及关联产业,高峰期安排务工岗位8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