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从朝鲜的撤军,打破了韩朝双方的力量平衡,在双方一系列的误判和失误下,终于爆发了一场有20多国参加,伤亡200多万人,正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所说的“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前 题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签订协议,将朝鲜半岛的三八度线作为各自受理驻朝日军投降事宜的分界线,随后苏军撤出朝鲜,不久美军也逐步开始撤出,殊不知双方的这个行为竟阴差阳错地为日后的战争爆发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自从美苏撤军后,北南双方针锋相对, 1948年底和1949年6月,南北双方围绕统一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分界线附近经常发生小规模战斗。
在失衡和不断增加的敌意下,首先是金日成和斯大林对战略形势的误判,爆发了朝鲜战争,其后美国在对苏联、朝鲜战略目的,中国是否参战等问题作出误判,最终使一场内战性质的战争演变为区域多国战争。
战前力量对比,北方优势明显
1948年2月成立的朝鲜人民军,有苏联培训的军官和先进武器装备,从1949年7月开始,解放军的朝鲜族部队近5万人先后返回朝鲜加入人民军。到战争前夕的1950年春,朝鲜人民军规模约13.5万人,配置苏制T34坦克和重型火炮。战争爆发前朝鲜的总兵力扩充到10个师、1个坦克旅、1个摩托车团、1个炮兵团和1个高炮团,共17.5万人。
反观韩国军队,1950年春总兵力为9.8万人。韩国国军核心将领主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士兵除了曾在日军中服役的以外,还有原日治时期的警察。由于李承晚声称要北上统一朝鲜半岛,美国严格限制对韩国的援助种类。韩国国军中配有500名美军顾问,武器仅装备轻武器和轻型火炮,很少的飞机和坦克等重型装备。
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韩国挨打势在必行。
在作战能力上,朝鲜军队中的主力官兵大都是在中国长期作战中成长,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反观韩国军队,在战争爆发的10天前,美国驻韩国的军事顾问团在给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中的评价是:“韩国军队基本没有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形同虚设。他们最多只能抵抗15天”。
金日成误判对手实力
战争前的朝韩实力对比就如同体重一场不对等的拳击比赛,换谁都会认为胜利的天平一定会倾向北方,年轻的金将军憋着一股劲,在历史给予的千载难逢良机下,就想马上出手KO对手。
金日成在1950年3月30日在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理由是,这是一次果断的突袭,南方将有20万人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对朝鲜人民军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
斯大林误判美国的东亚战略
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最初故对武力统一朝鲜半岛计划持否定态度,但其后美方不经意间释放的错误信号,彻底误导了斯大林对朝鲜事务的判断。
1949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暗示“朝鲜不在美国的亚洲防御范围之内”。 艾奇逊的声明或许是对积极备战的李承晚传递信号,以避免因其军事盲动而使美国卷入,同时陆军部副部长小威廉·德雷伯在谈到韩国战略价值时说:“没有什么战略意义”,“驻军只会招惹麻烦”,“陆军没有为1949 年以后在朝鲜驻军编制预算”。甚至1 月底,美国众议院还否决了一项向南朝鲜提供6000万美元援助的议案。1949 年3 月,麦克阿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韩国不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内。却没料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在这些美方经意或不经意透露的信息面前,斯大林以为如中国内战美国人没有兑现帮助老蒋的承诺一样,朝鲜半岛发生的武装冲突,美国也会听之任之,袖手旁观。这就如后来的亨利·基辛格所说:“他们认为,美国在默认CP占领中国大陆之后,不会去抵挡朝鲜占领南方。”
于是,斯大林同意了朝鲜的计划。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斯大林预料,让他一脸懵圈。战争爆发的第2天,即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驻远东美海空军支援韩国军队作战,27日宣布武装介入。至此,美国全面介入朝鲜战争。7 月1 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朝鲜,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16 国的所谓“ 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任司令。从此,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多国参战的国际战争。
美国误导了战争爆发,误判了战争形势
在战争爆发前,美方的一些情报已经反映朝鲜进攻的种种迹象,如在4月中旬发现,“朝鲜部队沿三八线紧张调动;三八以北2公里所有居民疏散;中止从元山到铁原的民用货运业务而仅供军需运输;边境地区武装部队集结和大量武器弹药运抵边境”。但是这些情报却被忽略了,直到战争爆发,还是没有详实或紧急的报告递交到华盛顿官员们手中,由于情报机构的失误,美国政府领导人被这场突然入侵弄得惊慌失措。
战争爆发后,美国决策者首先认为是莫斯科直接领导,朝鲜发动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是苏联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这种观点与事实完全不符。
约瑟夫·古尔登所著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一书通过历史资料认为,中国参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如果坚持最初的策略,打到三八线停下来,还原北朝鲜南下前的局势,甚至,只让南韩部队越过三八线继续往北进攻,战争可能都不会扩大。
中国曾反复警告如果打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当时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充当两个阵营的沟通渠道。时任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通过他对美国喊话,中国对美国突破三八线绝不会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也向潘尼迦表示,美国越过三八线 “不会坐视不顾”。古尔登在书中披露,潘尼迦问周恩来,如果是韩国人越过三八线打过来呢?周恩来认为,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儿,中国不会动。
这些明确无误的信号被传到美国后,却被认为是宣传攻势和虚张声势。10 月7 日后,美军越过三八线,第二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组建。10月15 日,两眼一抹黑的杜鲁门与麦克阿瑟还在一起讨论中国是否会出兵,以及战争会持续多久。麦克阿瑟向杜鲁门保证战争很快将结束,中国已经失去出兵的最佳时机。10 月下旬,志愿军分批次秘密跨过鸭绿江,并在27 日后发动第一阶段攻势,31 日对美第八集团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美国接连误判中国在朝鲜的参与程度,直到11月才承认中共军队在朝鲜的存在,并认为是小规模、防务性的。随后美国发动“圣诞攻势”,力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然而,中国军队发起第二次战役,不到一个月就将联合国军打退回三八线。第三次战役后甚至退回汉城以南。1951年1月13日,志愿军在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取得节节胜利后,联合国军提出停战建议。
结论
朝、苏、美三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均存在战略情报工作失误和对形势的误判,最终的决策结果就是导致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爆发。这既是复杂地缘政治因素所诱发的,更是多国战略情报工作失误形成合力所导致。
参考资料
1、约瑟夫·古尔登.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2卷,国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