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储制并不能解决玄武门之变的难题。
因为玄武门之变本质在于古代王朝的皇权具有唯一性,具有排他性,威胁到皇权的存在是无法与皇权和谐共处,要么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皇权,要么被皇权干掉。
而李世民不只是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不只是大唐的秦王,他更是大唐的开国第一功臣,已经是功高震主,在这种情况下,唐高祖李渊这个皇帝自然容不下他,因此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借助这二人之手屡屡打压李世民,最后被逼入死路的李世民只能孤注一掷的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行一石三鸟之举,在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且以玄武门为跳板进宫控制了李渊,逼迫李渊先立他为皇太子,再禅位于他,等于从威胁皇权的存在,成为新的皇权。
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秘密立储制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没有实施空间。
很多人以为秘密立储制就是皇帝不在明面上立继承人,是背地里立继承人,在临死才公布出来,然后皇子们是老老实实,都是争先恐后的表现好,希望父皇最后选自己,这样就不会自相残杀。
实际上秘密立储制需要苛刻的条件,首先储君由皇帝一人定之,不受任何人或势力的干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雍正帝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当时清朝的皇权集中已经达到巅峰,所以他可以实施这一制度。
在皇权不集中的朝代,皇帝立储君,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像本文提及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想立第九子也就是嫡三子的李治为储君,也是与重臣们商议,达成一致以后才立李治为皇太子。即使在皇权集中的明朝,像明神宗万历帝喜欢郑贵妃,爱屋及乌之下就想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储君,结果群臣拿着祖宗家法说事,说道这是废长立幼坚决不同意,双方拉锯战十几年,最终万历帝失败,只能不情不愿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所谓皇权集中与否分两种情况,一是看制度。二是看皇帝个人。古代王朝的皇帝看似大权在握言出法随,其实也并非随心所欲,因为集权制度的不太完善,因此皇帝会受到各方势力牵制,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以后,在制度上大力集权,皇权集中开始迎来飞跃提升,清朝也是沿袭明朝制度,所以明清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两个朝代。当然制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皇帝个人能力,像西汉的集权制度不完善,但汉武帝雄才大略,可以打压各方势力,因此也可以高度集中皇权,不过这只是依靠皇帝个人能力,不具有延续性,所以汉武帝之后,虽然是昭宣中兴,但也出现了霍光这种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
很明显唐高祖李渊无论从制度和个人能力上面都不达标。唐朝并非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李渊也并非雄才大略的皇帝,无法真正的压服各方势力,做到真正的随心所欲。
而且雍正帝建立秘密立储制,还进行了配套设置,就是鉴于九子夺嫡的前车之鉴,是大幅度减少皇子们参政空间,并且严禁皇子与大臣结交。同时八旗在九子夺嫡之中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很多八旗大臣是支持分封在自己所在之旗的皇子,雍正帝也是大力打压八旗,彻底将八旗置于皇权之下,而不是成为对抗皇权的潜在势力,这种情况下皇子没有什么实权,形成不了势力集团,因此秘密立储制自然可以贯彻下来。等到乾隆帝登基以后,更是进一步规范限制皇子的措施,使得皇子一点实权都没有,没有参政空间,最多接受一些派遣性事务,这也是乾隆帝有十七个儿子,却没有再度出现九子夺嫡的关键原因。
综上来看,李渊无法使用秘密立储制度解决问题,因为唐朝属于是家族式开国,开国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统兵作战,都是有着不小功劳,开国以后,李建成身为皇太子不能再领兵作战,因此坐镇京城,不过拥有东宫小朝廷班子,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李世民则是成为主要战役的统帅,屡立战功,有大功劳,并且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这种情况下,嫡长子和嫡次子拥有强大势力,李渊很明显无法使用秘密立储制,他这样只会让朝廷上下认为是态度暧昧,嫡长子李建成肯定不会愿意,甚至李世民也不会认可这种做法,反而会进一步激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有可能使玄武门之变提前爆发。而且一般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儿子,还有嫡长子,不立嫡长子为皇太子,这很容易让天下臣民生出各种想法,反而会让朝局不稳定。
即使像清朝实施秘密立储制度,也是先经历汗位推选制或者说皇位传递刚开始没有明确规则,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然后是康熙帝实施嫡长子继承制度失败,最后才是雍正帝实施秘密立储制度,当时皇子们没有战功,没有资历,没有实权,自然好实施。
除非李渊会慢慢削弱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势力,使得他们无法威胁皇权,自己再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那么才可以试着实施秘密立储制度,不过很明显他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
李渊最大问题其实就是厚黑太过,李世民功劳太大,他无法妥善安置李世民,并且还想打压李世民,却不想背上对既是嫡次子又是大功臣卸磨杀驴的骂名,想要又当又立,因此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下手,想让他们背骂名,自己再装一个犹豫不决的老好人,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将李世民打压致死以后,自己再出来收拾局面,结果没想到李世民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玩脱了,只能交出大权来保命。
可能就是因为李渊太腹黑却杀伐不果断,想下狠手还遮遮掩掩,最后因此翻船,所以后世子孙唐玄宗可能是有鉴于此,所以根本不想要什么好名声,也不要什么脸面,觉得对自己有威胁,即使是儿子也是直接杀,并且是创下一日杀三子的记录,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宁可背上心狠手辣的骂名,也不想给儿子们反抗的时间,免得再出现一位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式人物。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