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1院校青海大学领导班子出现变动,该校新增加了两名副校长,均是北京知名双一流院校派来对口支援的学者,其中1人来自清华大学,另外1人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两人的任期均明确为3年。
第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魏加华
魏加华并不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甚至本科出身于非双一流,但能进入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工作,一定有着不平凡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魏加华出生于1971年9月,现年53岁,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正式留在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工作。
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魏加华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主持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和课题多达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励。
魏加华教授与青海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他被委派到青海大学对口支援,挂职担任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在青海大学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水利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教学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他成为了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方向的首席科学家,进一步推动了青海大学在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今年5月,青海大学成立科研院,魏加华教授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首任院长。
此次晋升青海大学副校长,对于魏加华教授来说,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他将依托清华大学在水资源领域的优势,助力青海大学水利学科的快速发展,同时推动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魏加华主要从事水利方面的研究,科研成绩突出,已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和课题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励。
第二位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刘大欢
刘大欢教授则是一名年轻的80后学者,他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化工热力学、分离材料设计等领域的研究。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早在2022年,刘大欢教授就作为对口支援学者来到青海大学任化工学院院长。值得一提的是,他既是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的院长,又是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副院长,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在工作中能够充分整合两所高校的资源,推动青海大学化工学科的发展。
在青海大学工作期间,刘大欢教授面向盐湖稀散元素高效提取,开发出具有高吸附容量的硼、铷元素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优于已有材料。他还创新性提出包括石墨烯气溶胶在内的多种成型工艺,目前正在进行低浓度硼、铷吸附提取的小试—中试验证。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青海大学的科研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帮助中西部及边远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青海大学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青海大学在资源获取、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来自顶尖高校的智力支持,对于青海大学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教育部明确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以来,青海大学不断获得来自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高校为了帮助青海大学,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和智力支持。尤其是清华大学的力度最大,青海大学的历任校长全部都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学者。这种独特的领导班子构成使得青海大学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次新增的两名副校长魏加华教授和刘大欢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青海大学的发展和创新。魏加华教授将依托清华大学在水资源领域的优势,助力青海大学水利学科的快速发展;刘大欢教授则将在化工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化工技术的创新。他们的履新不仅为青海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也为青海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