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仙子”杨丽萍的名字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因此对她导演的《平潭映象》也颇为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杨丽萍已经退出《平潭映象》,但想着她以舞蹈名动全国,她对舞蹈的美自然有自己的督导认识。她导演的舞剧,想来审美是不错的。

结果发现,《平潭映象》的舞美虽然不错,但叙述却拖了后腿。以下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请绕开。

《平潭映象》是一部旅游演艺作品,而平潭是福建一个地名,《平潭映象》中几次提到的麒麟岛,在平潭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不难想象,《平潭映象》主旨是宣传平潭以推广其文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平潭映象》中可以看见八家将、游神、八音等福建文化元素,也能看到石头屋、赶鸭子、抗台风等当地民俗或生活缩影。

这些福建当地民俗和文化融入舞剧中,显得富有地方特色又趣味盎然。

但如果只是一味简单地将这些地方特色元素堆叠在一起,缺乏章法,也会显得散乱,因此,需要一个故事作为主线,将这些元素串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观赏性角度来说,群舞的场面固然壮丽,但舞剧也需要主角的双人舞或独舞场景。如果说群舞有助于增强气势,那么双人舞或单人舞则有助于升华感情。

扯远了,回归正题。其实加故事线没有问题,遗憾的是,《平潭映象》的故事线设置得并不高明:角色太多,主角交代不清,铺垫太长,显得混乱。

《平潭映象》加了不止一条故事线,角色也显得繁多。比如木偶人(多面人)、花仙子、骑龙王子(君山王)、龙、平潭蓝、麒麟、城隍爷、般若、九尾狐、天狗……够多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乱的是,木偶人和骑龙王子在舞剧中和后面谢幕时,称呼也不一样。

像木偶人,在舞剧一开始,木偶人自我介绍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木偶人,可谢幕时,字幕上却称呼他为“多面人”。

骑龙王子也是这样。舞剧的字幕介绍他是一个来到麒麟岛的骑着龙的王子(大意)。甚至在“梦魇”章节里,木偶人都称呼他为“王子”。谢幕时,字幕上却突然称其为“君山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子什么时候变王?怎么变成王?没有交代。君山王为什么留在麒麟岛?他在麒麟岛的身份是什么?也没有交代。所以看到他和渔民一起打渔时,会因为感觉意外而出戏。

君山王身上让人困惑的地方还有很多:你说他是人,他又骑着龙而来。你说他是神,可舞剧里几次出现的妈祖也是神,同样是神,为什么妈祖能显灵,君山王却如此被动?

就算将君山王和妈祖理解为类似《西游记》中孙悟空和观音菩萨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说的是麒麟岛的故事,君山王却是骑龙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交代的交代不清,不需要交代的却占据了不少时间。君山王交代不清,木偶人却说了许多,却是和主线内容几乎没什么关系。

木偶人又被称为“多面人”,大概是因为他身上有不少面具。编剧似乎赋予木偶人一个给人启迪,引人思考的智者形象,但实际效果却不好,重点是同这个神话故事显得格格不入。

铺垫了这么多,感觉舞剧过半的时候,君山王和平潭蓝终于相遇并一见钟情。可惜处理得依然很松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平潭映象》分2条线。明线是君山王和平潭蓝的爱情故事,隐线是对平潭以及福建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的介绍。

但编剧似乎欠缺了讲故事的能力。两条故事线联系得既不和谐也不紧密。这么松散的两条故事线还要放在同一个故事里,就显得拥挤而杂乱了。

难怪在社交平台小某书上,有不少网友会吐槽《平潭映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编剧还是很有想法的,比如刻意加入一些悲情环节,达到情绪上悲喜两度转换,通过情绪的变换来丰富观感。

如果编剧能删繁就简,将故事结构修改得更缜密,腾出更多篇幅去讲述宣传中提到的台海交流、海丝文化等内容,相信《平潭映象》会更为精彩。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