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有着独特的魅力,寥寥数语的上下两联,在对仗协调的前提下,可以表达各种出各种意思。

所以从古至今,不仅那些庄重的道观庙宇、古雅的园林楼台会出现对联的身影,而且就是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娶亲嫁女,都能用上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对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深受世人的喜爱。

古代的文人墨客,就喜欢用对联来切磋较量了,无数才子佳人以对对联为乐。

通过你来我往的对联切磋,能体现应对人文学素养和反应能力,因此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和动人的故事。

苏轼是我国北宋年间的大文豪,大才子,虽然他仕途上不是很顺利,屡屡遭到贬谪,但他有一颗豁达乐观的心。

苏轼喜欢和山水作伴,日常闲来无事,便游山玩水,从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一日苏轼外出游玩,不经意间走到了一处宅子,觉得口渴的他,便上前敲门讨碗茶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宅子的主人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平时也喜欢吟诗作对,且久仰苏轼的文豪之名,得知来人是苏轼,自然喜出望外的开门请对方进来。

苏轼趁着女主人进屋倒茶时观察起了周围环境,宅子是间染坊,虽不大,却被主人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别有一番韵味。

女子递了茶给苏轼,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她大胆向苏轼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苏轼能为她的染坊写一副对联,以提升染坊的知名度。

苏轼见女子如此诚恳,加上吃人嘴软,便答应了下来。

女子说自己已有一个上联,但苦思不得下联,自己的上联便是:“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

此上联一出,苏轼便明白了女子的用意。

这上联既点明了染坊的业务范围,无论什么样的布料,粗的、细的、长的、短的,染坊都能接纳并进行染色处理,又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染坊的服务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抚胡须,微微点头的苏轼,只是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讨钱。

这下联与上联可谓相得益彰。“干进湿出” 形象地描述了染坊的工作过程,布料干着进来,经过染色等工序后湿着出去。

“只论深浅讨钱” 则说明了染坊的收费标准,是根据染色的深浅程度来定,并不是胡乱要价的,会做到完全的公平合理,价有所值。

接着苏轼又为这副对联加上了横批:“好色者来”。此横批看似诙谐,实则别有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色” 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指喜欢各种美丽颜色的人。

染坊,不就是根据客人喜欢的色彩,将布匹染成各种颜色的地方。

这个横批既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又巧妙地传达了染坊的特色。

上下联加上这意味深长的横批,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人们纷纷赞叹苏轼的才思敏捷和女子的大胆创意,染坊也因此名声大噪,生意日益兴隆。

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出如此精妙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相符,实属不易。

各位看官,你对此又有什么下联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