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社区多元共存、群众需求多样等情况,华阳路街道坚持用好“人民建议征集”的法宝,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不断探索优秀人民建议转化落地的实践过程中,街道积极把握“源动力”“专业度”“个性化”“获得感”4个关键词,将治理的“金钥匙”准确插入问题的“锁孔”中。

华阳是“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在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华阳路街道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行动谱写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活篇章。近年来,街道不断优化人民建议征集的方式、渠道和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商区、园区、校区、历史风貌区和艺术街区“六区合一”混合型社区的特点和优势,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各居民区(楼宇)党群服务站点设立固定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同时,与人大代表“家站点”、政协委员工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进行有机结合,让建议征集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源动力”篇

党建聚力,

“吾百家园”蝶变新生

华阳致力于将人民建议征集与党建引领、自治载体建设及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进行有机融合,整合多方资源,吸收多元力量,为源源不断地孕育优秀人民建议打好基础。

坐落于苏州河畔的华院小区是一个平均房龄在40年以上的老式居民区。2018年,华阳全面启动苏河慢行步道东延伸段贯通工程,恰逢华院小区计划推行精品小区改造项目。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为调和多方需求,以“缘圆园家园议事会”为载体,牵头组织征求并梳理汇总意见建议,鼓励党员、群众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的修订与优化。在群策群力之下,小区边界与苏河步道公共区域间采用镂空设计,弱化空间的隔断感,同时在围墙上增设弧度,为步道游览的群众提供了休息的座位,巧妙地结合了美观性和实用性,成为了苏河步道华政段的一处“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中山公园开放并融入苏河沿岸景观项目揭开了华阳打造“吾百家园”的序幕。为了实现“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树木”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的美好图景,街道从华院小区围墙改造的人民建议转化成功案例中获得灵感,依托党建引领力量,构建由区绿化局、华东政法大学、凝聚力工程博物馆、20路车队、华院、苏一等政企单位、居民区参与的“苏河华政湾街区治理共同体”,通过网上征集、实地调研、入户走访、会议座谈等方式就建设方案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不仅实现20路车站的保留,方便居民出行,更以万凯精品小区改造为契机,协调小区整合布局,让出部分公共空间建成苏河步道与公园西部衔接的景观绿化广场——梧桐广场,为苏河慢行空间平添靓丽“地标”。同时,街道遍寻变迁的见证人、建言者和实践家,深入挖掘街区人文底蕴,打造“时光长廊”,讲好华阳故事。

“吾百家园”的蝶变,处处体现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而切实的获得感也吸引了更多群众加入共治队伍。“吾百家园”摄影队、“小水滴”青年志愿者、民间林长、苏河步道志愿服务队相继成立,在多方协商和实践提炼下,《梧桐公约》应运而生,这正是群众“金点子”铸成治理“金钥匙”的生动写照。

“专业度”篇

聚力破题,

铺就“硅巷”逐梦之路

华阳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联络作用,把专业力量引入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支撑。近年来,华阳境内的“上海硅巷”作为长宁区推进产城融合的试点区域,引来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2023年,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和“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载体,用好辖区人大代表资源优势,联合中科院微系统所、硅酸盐所、华东政法大学以及科技企业,成立“上海硅巷人大代表联络站”(下称“硅巷联络站”),以“硅巷早餐会”形式广泛联系入驻的企业和“创客”,打造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

“上海硅巷”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创业初始阶段。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在“硅巷早餐会”上反映自身企业的生存困境,并提出“希望实现街区内资源横向共享,在诸如金融、法律、人才方面切实为初创企业排忧解难”的建议,引起了与会“创客”们的共鸣,也引发了“硅巷联络站”人大代表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街道人大工委的协调下,代表们探索优化街区营商环境的行动悄然启动:来自“上海硅巷”成熟科创企业矽睿科技的孙臻代表率先建立代表专项组入驻“联络点”,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进行专题监督和调研,夯实理论基础;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伍巧芳代表从“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区域和平台”的设想出发,牵头建立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基地“上海硅巷”分中心,为街区内众多科技类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法律力量支持;来自农业银行长宁支行的李永辉代表积极牵线搭桥,建立金融助企服务活动模式。

随着“硅巷联络站”对人民建议转化的深入实践,先后为6家企业解决各类资金问题,为2家企业成功申请贷款,为20多家企业解决各类法律问题,更引入2家专业出海服务企业,为出海企业匹配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有效风险应对措施。

“个性化”篇

枝叶关情,

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位于华阳路上的金阳小区建于1986年。小区空间狭小,老年人居多,只有托底物业,居民公共空间的安全和整洁很难保证。2023年,金阳小区迎来了建成后的首次全面更新。为使小区环境能有令人满意的整体提升,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及属地华三居委会在前期广泛倾听群众心声,首次将“个性定制”的概念引入改造工程。

“歪着脖子”的路灯、顶棚开了“口子”的非机动车棚、与电动车共享空间的晾衣架……漫步在改造后的金阳小区,时不时会被小区里许多不同寻常的小细节打动。这些颇具“个性”的细节都来自居民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精品小区改造带来的成效,街道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多次向居民征集意见。期间,群众围绕“灯管污染治理”“有限公共空间叠加应用”“优化公共设施布局”开展“头脑风暴”,接连促成一个个“量身定制”的改造方案的落地:如调整了路灯的角度,在确保夜间照明前提下,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增高传统晾衣架的高度,使底层居民与机动车主各取所需;分割整体车棚,并预留顶棚采光位置,让附近低楼层居民也能在家中享受阳光等等。这些用心的小细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营造了更加温馨的生活氛围。

“获得感”篇

人民城市,

从“边角料”到“好去处”

2024年初,位于江苏北路万航渡路口的“苏河超级管(SUPER TUBE)”桥下空间作为华阳的新晋“网红地标”,以其工业风的“内核”与“多巴胺”配色的靓丽外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而谁曾想,这片桥下空间在一年前还是一片管线排布凌乱,垃圾污水横流的城市“灰色空间”。而江苏北路桥下空间之所以有今日的华丽转身,恰是源于长一居民区上报的一份人民建议。

2023年,长宁区建管委和华阳路街道在获悉居民对江苏北路桥下空间迫切的改造诉求后,迅速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了人民建议专项征集工作。在承建单位的改造方案初稿基础上,居民提出希望能够融入城市“慢行空间”的设计理念,使之在成为可以驻足休闲的公共区域的同时,也能起到为苏河步道整体景观“点睛”的作用。而有了苏河步道华政湾建设人民建议征集的成熟经验,江苏北路桥下空间的升级改造也在居民群众中引发了热烈反响。短时间内,各种富有创意、切实可行的人民建议被投进了人民建议征集联络点的“红色邮筒”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入研究、综合探讨群众建议后,江苏北路桥下空间紧贴市政道路、管线密布的劣势反而成为了焦点。设计单位因地制宜,将艺术元素融入不可移动的桥和管道,从“现代”“活力”“创意”三个维度,给予苏河百年工业新的诠释。

当居民流连在“黄色啤酒桶装置”“磨砂钱币坐凳”间一边回眸“上海啤酒厂”“上海造币厂”的昔日辉煌,一边体会这个彩色休闲空间带来幸福社区生活时,我们便可以从他们脸上的笑容中,读出人民建议征集所带来的沉甸甸的“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

撰稿:陈容超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