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常听说“猫耳洞”这个词,很多人都奇怪,猫耳洞究竟是什么?简单的说它就是一种小的防空洞,可它既是天堂也是炼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耳洞是在战壕或是土坡内侧,掏挖出来的一个洞,遇到炮击时它就是躲炮的天堂,可有时候它也是炼狱,这在对越反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早在一战时期,就有了猫耳洞这样的防炮洞,在二战时也大量出现在战场上,在硫磺岛战役和琉球战役时,日军改变了和美军打阵地战的策略,改为猫耳洞抗击。

日军利用海岛的复杂地形,修建了许多猫耳洞,在硫磺岛上日军通过挖猫耳洞,躲过美军的多次轰炸,然后再从地面爬出突然袭击,美军伤亡尽3万人。

由此可见猫耳洞在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到了中国战场,看八路军和民兵也都曾用过,不过在此前都叫防空洞或是防炮洞,“猫耳洞”这个名字据说还是粟裕叫开的。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解放军,由于国民党装备了美式武器,各种大炮火力非常猛,为了防炮解放军就在阵地上挖了许多防空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豫东战役前夕,粟裕到十纵29师视察,师长萧锋介绍到了挖猫耳洞可以减少伤亡,因为洞挖的像猫耳朵,战士们都这样叫,粟裕实地看了认为很好,于是全军推广。

从此这种防空洞就有了“猫耳洞”这个名字,后来通过总结经验,猫耳洞应该挖在土质好的阳坡,要背风避开风口,在后来的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大量使用。

解放军在猫耳洞中和越军对峙,在猫耳洞中歼灭越军,这种简易的野战工事为我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一个猫耳洞里小的可以容纳一两个人,大的可以容纳三五人。

不过洞中非常狭小,每次进出必须佝偻着身体,有的甚至只能爬着进,在里面身体通常要稍微蜷缩,在老山、者阴山这样的亚热带气候里,猫耳洞内温度高湿气大。

如今还能通过照片看见,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士兵在猫耳洞里都是光着膀子,有些战士甚至在猫耳洞里坚守了一年,脚趾和身上的皮肤都出现溃烂,他们根本顾不上去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的猫耳洞不仅保住了战士的生命,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那些在猫耳洞里幸存下来的战士说,在猫耳洞中,把三辈人的苦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