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7月,距离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第二次“围剿”才过去一个月。第三次“围剿”就气势汹汹地袭了过来。
毛主席在第二次“围剿”过后就料到国民党绝对不会就此罢手,但是实在没有想到第三次来得如此之快。
面对国民党30万精兵良将强压过来,毛主席竟然下令:
“原地休息三天。”
红军3万战士听到命令后面面相觑,不知此意何为。
图 |毛主席在讨论战术
蒋介石在第三次“围剿”前专门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他胸有成竹地说:
“我们的第三次围剿务必要将共军全部歼灭,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在他们绕道回江西的时候,我们的大军部队就将其团团包围并一举歼灭。”
而且他直接在会上做出承诺:
“此次剿灭共军立下大功的,一律嘉奖升官。尤其是消灭朱毛红军的,无论现在军衔大小,到时候都再晋升一级。”
随后蒋介石就派出了包括10万嫡系王牌部队在内的30万大军,而且他亲自挂帅总司令,在南昌坐镇指挥,还邀请了一众德,美等国的军事专业人才。
由此可见,蒋介石这一次是铁了心的想要一举消灭红军。
浩浩荡荡的国民党军队分成三路朝共军压了过来,而且还有空军出动。
图 |蒋介石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毛主席并没有被吓到,而是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部署红军暂时撤退,向后迂回到我们的革命根据地,然后休整军队,等待迎战。
这就是毛主席高明的地方所在,与冒进的蒋介石相比,毛主席纵观全局,不会只拘泥于一城一池,有把握就打,没把握就撤。
保全大局,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国民党看到红军一再撤退,就以为红军是被他们的气势吓破了胆,洋洋自得起来,赶忙趁机占领了宁都和瑞金这些地方。
而红军方面,虽然大家在战略性撤退,但是没有一个人对红军,对毛主席丧失信心,因为他们知道毛主席指挥了太多的经典战役,这次也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胜仗。
毛主席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心中已经有了对策。虽然国民党武器精良,人多势众,但是毛主席坚信,尽管我们只有三万多的兵力,依然可以击败他们。
红军战士们一点都不怀疑毛主席的领导,但是他们也实在想不通三万人怎么对抗三十万人。
图 |毛主席
毛主席看大家都有些疑惑,就挑明了告诉大家采取“磨盘”战术。
所谓“磨盘”战术就是:先派出一部分人,将敌人引诱进来,然后利用山林地形,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敌人还没有合围上的地方穿插我们的人。
慢慢由内向外转移到国民党的后方,等他们察觉到再转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身心俱疲了,这时候我们找准机会,然后出其不意地进攻。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转移,像磨盘一样消磨敌人的精力,然后趁其不备突然进攻。
国民党方面还在为自己接连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几个地方而沾沾自喜,蒋介石得意地说:
“这个月,我们一定会全部歼灭共军的,他们不足为惧。”
就在国民党部队以为自己势在必得的时候,红军在一个深夜,趁着黑暗,从一个国民党没有合围的空隙带火速穿插出来,急行到了莲塘。
稍作休整之后,毛主席就指挥红军突袭国民党上官云相的部队,打了他个猝不及防。
图 |上官云相
这一战打响以后,红军的位置就暴露在了国民党面前。
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敢肯定突袭的这支队伍是不是红军主力,所以仍旧按兵不动,没有派兵向这里合围。
虽然蒋介石没有派大部队合围,但是周围的一支国民党部队听到这一带的战斗打响,就急忙赶过来支援。
第二天红军又紧接着去往北边准备突袭毛炳文的部队,不巧在路上碰到了前来支援的国民党郝梦龄师部。
刚打完胜仗的红军部队斗志满满,酣畅淋漓地大战一番之后,很快就歼灭了敌人的一个团,敌军见势不妙,就紧急撤退回了良村。
毛主席考虑到这支敌军部队士气萎靡,斗志不高,就下令乘胜追击,追进良村,将其全部歼灭。
图 |郝梦龄
连胜两战之后,红军部队体力有些吃不消,但是士气大涨。
休息了三天以后,毛主席又带着部队继续向黄陂转移,突袭毛炳文的部队,毛炳文没有任何准备仓促应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只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红军把“磨盘”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三战三捷。至此,红军直接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气愤地说:“红军真是太狡猾了,以后万万不可再掉以轻心了。”
但是蒋介石也是一位军事人才,他迅速做出判断:红军刚刚突袭完毛炳文师部,一定还在黄陂来不及转移。
于是他立即下令,召集所有部队快马加鞭地合围黄陂,坚决不能再让共军逃脱。
蒋介石一声令下,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全部迅速调转方向,向黄陂涌过来。
西北方向有陈诚和罗卓英率领的4万人马,西南方向有韩德勤和蔡廷锴亲率的4万大军,东南方向也有孙连仲的2万多人。
刚刚突袭完的红军此时急需休息,但是国民党军队已经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一旦被再次合围,就很难再突破出去了。
图 |蒋介石
危急存亡之时,红军部队的所有人都很着急,急切地等待毛主席想出更好的办法。谁知毛主席竟然说:
“我们全部按兵不动,原地休息,睡三天觉。”
大家都被这个命令惊到了,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却要睡觉。
所有人虽然心里很疑惑,但全部都服从毛主席的命令,因为红军战士们都相信毛主席。
3万红军踏踏实实地睡了三天,养精蓄锐好了,正准备与国民党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国民党部队竟然没有来。
毛主席并不是料事如神的神仙,能够预知敌人的一切行动。而他只是猜透了蒋介石的心思,运用了心理战术。
毛主席猜到,蒋介石之前吃了大亏,这一次合围一定会多加小心,让部队严密地推进,不留一丝空隙,这样一来,他们的行军速度就大大减慢了,3天是绝对赶不到黄陂的。
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有怎么大的魄力,面对大军压境,还能命令部队踏实睡觉。否则,他哪怕是派一支几万人的急行军过来,红军都危在旦夕。
图 |蒋介石与毛主席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如此自信地叫大家睡觉,也是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办法。
毛主席早就勘察过黄陂的地形了,这里的深山密林国民党是不可能全部合围起来的,这里是运用“磨盘”战术的绝佳场地。
所以国民党军队越靠近这里,就越有利于红军突围。
尤其是红军休息了3天之后,精神和体力都极大地恢复了,而国民党部队奔袭了好几天,正是筋疲力尽的时候。
一天深夜,红军趁着夜色翻越了几座大山,跳出了国民党的合围点,他们隐蔽在峡谷里的时候,侦察兵突然发现,敌军的封锁圈上有一个将近十公里的缺口。
国民党还没有注意到,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红军就可以突出重围,解除危险。
为了不让国民党部队注意到这个缺口,毛主席用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让罗炳辉和谭振林带着红12军去混淆视听,把敌人引到相反的方向。
图 |罗炳辉
红军主力趁这个时候穿插出去,跳出包围圈。
谭振林他们带领红12军,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突然掉头向北,一路浩浩荡荡,大张旗鼓,生怕敌人看不见。
蒋介石一开始没有发现红军的动作,还在思索毛主席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后来他得到消息,北边的方向上有红军在活动。
为了确认北边的红军是不是主力部队,他还专门派出了飞机侦察。
但是由于当时的侦察机远远没有现在的科技发达,只能通过侦察员在飞机上凭肉眼观测地上的情况。
再加上山高密林,障碍物很多,飞机侦察员根本不可能发现什么精密的线索。
红12军在地上挥舞红旗,扬起灰尘,还在岔路口故意标记“红军路过此地”等字样,用尽一切办法,飞机侦察员很快就发现了红12军的行踪。
这也终于让蒋介石相信:红军确实向北逃了。
他立即命令部队向北追杀,于是部队全都集中注意力向北进发。
图 |谭振林
这就让红军主力部队所在地区的封锁线渐渐松懈,于是红军趁此机会穿插了出去。
红12军向北吸引敌军的那段时间,红军主力部队又在睡觉养精蓄锐,所以等封锁线松懈以后,红军主力体力充足,精力旺盛。
所以他们行动迅速,第二天天还没亮,红军主力就已经消失在了深山老林中。
蒋介石信心满满地指挥军队向北追杀,但是他没有想到这只是一部分红军在故意虚张声势,红军主力早就向西走了。
谭振林和罗炳辉得知国民党已经上当了,于是更加有斗志,他们命令红12军往山高路窄的地方走。
国民党部队不善于山地行军,而且带着大量的重型武器,对于他们来说,爬山简直就是酷刑。
一位国民党将领生气地说:“这简直就是受罪,肥的能整瘦,瘦的能整死。”
红军主力部队已经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革命根据地。然后他们整整休息了半个月的时间。
图 |毛主席
养精蓄锐好了以后,毛主席终于下令开始反攻了。这时候敌人已经在深山老林里徘徊了半个月,早已经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了。
而红军犹如下山猛虎一般,把国民党部队打得到处流窜。毛主席指挥着红军部队五战五捷,接连歼灭了敌人17个军团,三万多人。
蒋介石逐渐失去了耐心,也知道局势已经彻底翻转了,为了保存兵力,他只能急忙下令撤退。
国民党军队撤回到南昌时,蒋介石大发雷霆:
“我们武器那么先进精良,部队也受过严格的训练,然而十个人也比不上共军一个人,我三十万的精兵良将,竟然被他三万人打的不知所措,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蒋介石如此生气是可想而知的,他30万精兵良将,信誓旦旦要歼灭红军,然而最终连红军主力部队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打得无奈撤退了。
原本蒋介石在7月份发动第三次“围剿”的时候,是做了两手准备,打算“一石二鸟”的。
他计划在剿灭共军以后顺势南下,再歼灭两广地区的军阀。
图 |蒋介石
然而他没有想到,就在他把全部的心思和兵力都花在围剿共军上的时候,两广地区的军阀已经趁机进攻了湖南。
蒋介石一边被红军反牵制了,一边又面临军阀的压力,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全军撤退,宣布“围剿”计划破产。
9月6日,红军得知附近地区的国民党正在撤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
于是马上下令追击敌军,争取扩大战果。
随后,各个地区对国民党部队的反击战接连打响,国民党军队本就斗志低迷,无心恋战,再加上红军的步步紧逼,他们早就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了。
9月15日,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歼灭红军的计划。
这场战争,红军不仅打散了国民党的意志,而且还俘虏国民党将近两万人,缴获了1.5万支枪,175挺机枪,6部电台和55门迫击炮。
这极大地补充了红军的武器装备。
图 |毛主席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红军军事历史上的典范,毛主席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和灵活机动的应对策略让敌军无可奈何。
同样是以少胜多,毛主席除了指挥这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以外,还有著名的“四渡赤水”,“腊子口战役”等等。
红军在毛主席用兵如神的指挥下,将几万人的队伍用出了几十万人的效果。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正是因为毛主席的雄才伟略,这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工农革命军才有了更大的力量去对抗武器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并且取得胜利。
图 |毛主席
毛主席带领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征战沙场无数。
他们用平凡的血肉之躯铺成了革命之路,让我们后辈可以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抬头仰望祖国的建设。
回望历史长河,红军可能只是一叶小舟,但是就是这叶小舟,承载了新中国的锦绣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