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考上清华北大?”这句在网络上炸开锅的质疑,是一位大V在某平台上的言论,直指一位用半生心血浇灌“教育之花”的女性——张桂梅。

张桂梅这个名字,如今已经和“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少有人知道,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是一个女人近乎偏执的坚持,和一段在大山深处书写的教育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还是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东北姑娘,响应国家号召,她告别了白山黑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云南。

云南对当时的张桂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崎岖的山路、贫瘠的土地、和家乡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一切都没有让她退缩。

她被分配到大理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一位同样扎根山区教育的男教师。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两人相互扶持,感情笃深,张桂梅也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把云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可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丈夫的生命,也让张桂梅的世界瞬间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逃避悲伤,张桂梅选择离开大理,来到丽江华坪,继续自己的教书生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却不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张桂梅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当时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根本没有钱做手术。

“张老师你别怕,即使再穷我们也会救你!”校长和同事们的话,让张桂梅泪流满面,在学校和村民的帮助下,她终于凑够了手术费,战胜了病魔。

这段经历,让张桂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生命的脆弱,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山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让他们能够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张桂梅来到华坪女中任教之后,她发现这里的女孩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很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辍学,早早嫁人生子,重复着父辈的命运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女孩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这句话,张桂梅经常挂在嘴边,也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里,她意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让她们拥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萌芽: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个想法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办学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华坪县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哪来的钱建学校?

但张桂梅不管这些,她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蛮劲”,为了筹集资金,她四处奔走,像“乞丐”一样低声下气地恳求帮助。

她拿着自己的教师资格证,一家家企业地跑,一家家店铺地问,甚至在募捐途中遭遇过恶狗撕咬,被人谩骂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是来骗钱的吧?”“你一个女人,能办成什么大事?”面对质疑和嘲讽,张桂梅没有退缩,她用近乎偏执的坚持,最终感动了很多人。

2008年,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终于在一片荒山上拔地而起。

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食堂,没有厕所,只有一栋简陋的教学楼和几间学生宿舍,条件虽然艰苦,但对张桂梅和那些渴望知识的女孩们来说,这里就是她们的希望之地。

华坪女高是张桂梅用生命浇灌出来的“教育之花”,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学习,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拿着大喇叭挨个宿舍喊学生起床,督促她们早读,她自掏腰包,用微薄的工资改善学生的伙食,为她们添置学习用品,甚至自己掏钱为学生垫付学费和生活费。

在华坪女高,张桂梅既是校长也是老师,更是学生们的“妈妈”,她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不允许她们谈恋爱,不允许她们玩手机,不允许她们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而是为了改变命运的!”这句话,是张桂梅经常对学生们说的话,也是她对学生们深深的爱。

在张桂梅的严格管理和教导下,华坪女高的女孩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学习热情,她们深知高考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只有拼命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摆脱贫困,才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坪女高的作息时间表,在很多人看来,近乎“残酷”: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熄灯,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填满,没有娱乐,没有休息,甚至连做梦都在刷题。

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刷题、背书、考试,华坪女高奉行的,是最“笨拙”也最“实用”的教育模式:老师苦教,学生苦读。

这样的模式,在一些人看来,无疑是“落后”和“残酷”的,是在扼杀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把她们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小镇做题家”的标签,也被贴在了这些拼尽全力求学的女孩们身上。

他们看不到,也或许是不屑于看到,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女孩们,为了走出大山,为了改变命运,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要帮家里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甚至有些女孩,为了能够上学,每天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对她们来说,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她们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每一分钟都当作黄金般宝贵。

张桂梅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才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女孩在残酷的竞争中,有一丝胜算。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坪女高创造了高考“神话”,自2008年建校以来,连续十多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累计送走近2000名毕业生,其中不乏考入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优秀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小镇做题家”的女孩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无数大山里的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周云丽就是这群女孩中的一个,她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如果没有华坪女高,她和姐姐或许会像村里其他女孩一样,早早辍学打工,或是在家务农,重复着祖辈们贫困的命运。

是张桂梅给了她读书的机会,将她的人生彻底改变,如今周云丽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到了母校任教,将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大山里的女孩。

“2000多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考上清华北大?”这句看似“客观”的评价,却充满了对张桂梅和华坪女高的轻视和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他们看不到,也或许是不屑于看到,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女孩们,为了走出大山,为了改变命运,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他们更无法体会,对于那些世代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来说,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我的学生,只要她们能走出大山,过上比我更好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面对质疑,张桂梅从未辩解,她用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成为追求名校和高分的工具,对于那些大山里的女孩来说,走出大山,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考上大学,就是实现人生梦想的敲门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北大,固然是很多人心中的“象牙塔”,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企及,张桂梅深知这一点,她从未给学生设定过“非清北不上”的目标,而是鼓励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女孩都能上大学,都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这是张桂梅的教育梦想,也是她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力量,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她是“狠人”,更是“圣人”

如今身患多种疾病的张桂梅,依然坚守在教育一线,拖着病体,奔波在为学生筹集学习和生活物资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把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学校,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她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孩子,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讲课;只要我还能说话,我就要为孩子们争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是张桂梅的承诺,也是她用生命践行的诺言。

张桂梅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是时代的楷模,是人民的教师,更是大山里的“光明使者”,她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照亮了无数女孩的人生道路,她用自己的大爱无疆,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赞歌。

参考来源:

央广网2024-05-20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张桂梅:点亮山里女孩的梦想
央广网2024-06-07直击高考|张桂梅14年送考从未缺席 “不要忘记女高精神,百折不挠、顽强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