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

与前四次战役不同,志愿军这次的对手已经从麦克阿瑟换成了李奇微。

相比于麦克阿瑟,李奇微对于志愿军的战术研究要更加深刻。

他通过前几次战役的记录,计算出了志愿军的后勤能力和行军里程。

并提出针对性的“磁性战术”,在此次战役中为志愿军布下了陷阱。

最终导致10万志愿军将士被包围,一时间整个战场形势都变得岌岌可危。

也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一直密切关注着前线战事的毛主席。

只用了一招就成功解救被围的十万部队,打得李奇微措手不及。

事后就连彭老总也连连赞叹:“主席用兵真如神!”

那么,有关第五次战役都有哪些惊险时刻?毛主席出的奇招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第五次战役部署

有关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从战斗打响前的作战部署就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在第四次战役结尾的时候,中朝联军将“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附近。

志愿军入朝的第一目标算是大体上完成,没让美军陈兵鸭绿江。

这一重大胜利让不少人对朝鲜战争都存在乐观态度,此时的毛主席虽然已经有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但面对国内经济的严重透支,就想着在三八线附近对美军发起一次大的战役行动。

也就是第五次战役,毛主席给彭老总的目标是,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成建制的消灭敌人几万军队。

然后中朝联军继续向着釜山方向推进,彻底终结这场战争。

彭老总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决定一反前几次战役,志愿军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战略。

第五次战役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向着已经在三八线附近建立防御阵地的美军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考虑的这个作战计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军要在志愿军侧后方实行登陆作战的情报影响。

想要在敌人发起登陆战之前率先发动进攻,以此挫败敌人的战略计划。

可在第五次战役的部署会议上,这个主动出击的计划立刻遭到了洪学智和邓华等高级将领的反对。

在洪学智看来,美军的将领已经由狂妄的麦克阿瑟换成了李奇微。

相比较于自己这位老上级,李奇微的性格更为健全,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听从部下的意见。

已经通过渗透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发起绞杀战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五次战役如果主动出击,李奇微很可能仗着美军的机械化优势往后转移。

一旦志愿军一拳打在棉花上,李奇微再发动空军优势对志愿军后勤运输进行轰炸,以及利用机械化步兵咬上来。

到时候主动出击的几十万将士想要后撤就会很麻烦,很可能遭到敌人的追击和分割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洪学智想的一样,邓华也建议彭老总将敌人放到金化和铁原一线,然后关门打狗。

这个战术在前几次战役用得很多,我方操作起来也比较熟悉。

然而彭老总和邓华等人站的不是一个高度,彭老总害怕把敌人放入铁原和金化地区。

这里都是开阔地,到时候敌人的坦克冲锋起来,我们仅凭步兵很难进行阻挡。

如此一来,就会加大战役失败的风险。

最终在彭老总的坚持下,洪学智和邓华的意见被压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次战役以志愿军的主动出击为作战方针,这一计划也经过了毛主席的同意。

1951年4月21日,彭老总下达了第五次战役最终作战命令。

由朝鲜人民军担任东线战场主要作战任务,目标是歼灭南朝鲜伪军一到三个团。

而西线战场是此次战役的重头戏,由宋时轮的9兵团,王近山的3兵团,杨得志的第19兵团担任主要作战任务,计划成建制的消灭敌人几万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战场上的突发情况

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兵团的情况,宋时轮的9兵团是在第二次战役时期入朝的。

参加了震铄古今的长津湖战役,因为当时战场条件太过恶劣,9兵团战士在此战中的伤亡情况很严重。

毛主席原本打算将宋时轮兵团调回国内进行修整,但因为9兵团将士强烈要求为战友报仇。

最终留在了朝鲜战场后方休整,一直到第五次战役才被重新拉上战场。

而宋时轮和杨得志都是新入朝的将领,他们率领的部队也都是志愿军的补充部队,来接替首批入朝的将士们担负作战任务。

因此上对于美军的情况并不熟悉,在战斗过程中,依然采用打国民党军队那一套战术,在刚开战的时候,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按照毛主席和彭老总的命令,西线志愿军的三个兵团分三个突击方向,向敌人进行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担负右翼作战任务的是宋时轮,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麾下的五个军就撕开了敌人的前线防御。

其中第20、第27、第26军打到了龙华洞、白云山一带,完成了战役分割任务。

第40军和第39军也赶往沐洞里和原川里地区,进行阻击任务。

右翼的杨得志兵团经过一番激战,最终也按照作战部署越过三八线。

唯独王近山的3兵团出现了意外,担任中线作战任务的3兵团,从发起攻击开始就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

将士们的冲锋和穿插行进总会被美军挡住,最终在哨城里和永平地区与敌人陷入对峙状态。

位于北京的毛主席一直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电报在志司和中南海之间频繁发送。

毛主席看着3兵团的进攻被敌人挡住,心中立刻警觉起来。

他明白,一旦三路大军不能齐头并进,那率先越过三八线的宋时轮和杨得志兵团就会陷入孤军深入的状态,到时候在复杂的战场情况下,可能会遭到敌人的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的就是保证三路大军的连接处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

同时让王近山带兵快速挺进,如此一来,才能完成战略部署。

毛主席回电彭老总,让他密切关注3兵团的推进情况。

彭老总收到电报后,直接电令王近山所部务必快速突破敌人的阻击阵地,保持与9兵团和19兵团的战线持平。

王近山本身就是一员虎将,打起仗来以“疯劲”著称,被我军将领称为“王疯子”。

此时王近山看着兄弟部队都已越过三八线,心里更是着急得不行。

命令手下各军向着敌人的阻击阵地发起新一轮的猛攻,务必快速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担任阻止的五万多名敌军收到了李奇微原地固守的死命令,冒着巨大的伤亡与3兵团以伤换伤,就是不让其前进一步。

当时经过两天的战略推进,9兵团已经向前突击120公里,与3兵团前军脱节。

右翼的19兵团虽然没有9兵团那么远,但也已经与3兵团有了不小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李奇微的精心布局

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内看着地图,已经大致猜想出了李奇微的战略意图。

那就是让“联合国军”在中线顽抗3兵团,放过两侧的志愿军突击部队,也就是9兵团和19兵团。

最后形成我军孤军深入的局面。

毛主席果断向彭老总发起电报,让9兵团和19兵团不要再往前推进,要密切关注两军之间的连接点,预防敌人钻空子。

彭老总收到电报后已经意识到前线的战事进行的不顺利,如果3兵团无法突破敌人的防御,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回撤的问题。

他电令宋时轮放缓推进步伐,转而向3兵团靠拢。

这时宋时轮报告了最新情况,那就是在9兵团左右两侧出现大量美军,已经通过了与3兵团的连接处。

这个情报无疑于证明了毛主席的战略预测,李奇微这一次是有备而来,故意放9兵团进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指挥宋时轮放弃前进,火速与3兵团会合,肃清连接处的敌人。

然而李奇微的谋划要比彭老总想象的还要深。

在前几次战役中,彭老总已经习惯了麦克阿瑟这个对手,逐渐琢磨出了一套对付的办法。

但李奇微的指挥风格和麦克阿瑟比起来相差甚远,虽然两人同为美国的陆军上将。

从戎的生涯却截然不同,麦克阿瑟在到达朝鲜以前,主要作战目标是日本人。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虽然作战意志相对强悍,动不动就发起死亡冲锋。

但在整体国力上,日本与美国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

麦克阿瑟拿着大量物资,采用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用一线平推的战术和日军进行消耗作战。

这一点无论是菲律宾战场还是中途岛海战,麦克阿瑟都屡试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把这套战术搬上了朝鲜半岛,刚开始与朝鲜人民军对战的时候,这套战术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

可等到遇上中国军队的时候,彭老总一手漂亮的穿插战术直接将麦克阿瑟打得无法应对。

在前三次战役后,直接被杜鲁门撤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由李奇微接任。

李奇微的军旅生涯与麦克阿瑟截然相反,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敌人是德国军队。

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底子差不了太多,双方军队的武器装备算是同一量级的对手。

在这种对战过程中,李奇微更加注意敌人的弱点所在,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作战部署来找到敌人的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

这就导致的李奇微的学习能力很强,他通过翻阅前几次战役的作战记录。

发现了志愿军的两个作战特点,一是“礼拜攻势”,二是“月夜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奇微通过分析,知道了志愿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很差,所以每次携带的武器弹药只能支撑一周时间。

月夜攻势是因为志愿军缺乏航空火力,所以每次大的战役都需要在月圆之夜的前几天进行。

这样等到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天上的月光就会成为志愿军作战的一大助力。

李奇微通过对月圆时间的预测,找到了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发起前的时间,提前完成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而在月夜攻势的基础上,李奇微又找到了志愿军的行军里程的规律。

那就是志愿军的行军距离最远是一晚上35公里左右,这是人体所能接受的极限范围。

针对这些情报,李奇微研制了“磁性战术”。

在9兵团向前推进的时候,让前线的美军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给了志愿军将士一个看似能追上,其实永远也追不到的安全距离。

在提出磁性战术的最后,李奇微又模仿志愿军的穿插战术。

利用美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对深入敌后的志愿军进行分割包围,以此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毛主席奇招破局

9兵团孤军深入以后,美军在李奇微的命令下,开始依托机械化步兵向着9兵团两侧迂回合围。

从9兵团和3兵团的连接处缝隙间大胆挺进,而此时挡在3兵团前面的美第7军也开始发起反击。

战场上的形势陡然变化,李奇微的反击进行得很迅速。

机械化兵团的推进速度十分惊人,远远不是志愿军两条腿能比的,一时间志愿军后方出现美军的身影。

彭老总命令9兵团和19兵团火速向3兵团靠拢,预防敌人的穿插和分割包围。

同时让王近山带领3兵团展开阻击行动,部队有序展开后撤。

可此时3兵团的左翼两个军已经和敌人缠在了一起,短时间内无法脱身。

收到靠拢命令的9兵团和19兵团也在同一时间,遭到美军的阻击。

如果任凭局势恶化下去,与敌人纠缠在一起的3兵团和9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军十万将士将面临被分割包围的风险。

毛主席看着彭老总的传来的战报,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地图上最关键的位置。

那就是铁原!

这个地方连接着东西线战场,只要这个地方被李奇微占领,参与第五次战役的三个兵团,就会有被多面围击的风险。

毛主席一面让彭老总指挥部队固守铁原,一面思考起这10万多将士的突围路线。

彭老总在接到电报之前,也意识到了铁原的重要性。

已经下令让距离最近的傅崇碧63军赶去防御。

63军在铁原外围筑起三道防线,将之后抵达的美军拦截在外面,为志愿军大部队的后撤博得了一线生机。

得知铁原无忧之后,毛主席开始指挥与敌人缠斗在一起的三个兵团进行突围。

让人十分意外的是,李奇微精心布置的陷阱,毛主席只用了一招就化解了此次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给彭老总发去电报,让宋时轮和杨得志放弃对3兵团的靠拢和救援。

与此同时也不要后撤,而是在正面战场上绕过敌人的部队,向着敌人的两侧纵深地带进行穿插,以此迫使敌军陷入孤立状态,只能回援。

在原地固守的3兵团则化整为零,将部队打散成团、营、连建制,划成千百个突围小队。

向着敌人四面发起进攻,以此迫使敌人找不到我军主力部队。

在脱离与敌人的交战后,自行撤回安全区域。

收到毛主席电令的彭老总内心大喜,这样的突围战术堪称完美。

一时间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交战区域枪声爆起。

夜晚的敌人为了躲避志愿军的进攻锋芒,往往躲在防御工事内等待天亮。

可等到第二天天亮,原本还在的主力部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奇微面对志愿军化整为零的突围战术,一开始还不信邪,调集重兵继续围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等到我军一个师突围成功后,掉头就向着美军的包围圈外围发起猛攻。

直接打乱了李奇微的战略部署,10万志愿军分散开来,朝着敌人的薄弱点猛插猛打。

突围成功后又自然的聚集在一起,从后方向敌人发动进攻。

李奇微很快就被这种突围战术搞得精疲力尽,只能下令部队后撤。

而这次志愿军的突围行动也不是完美的,在3兵团180师的突围过程中。

因为指挥失当,导致全师被敌人分割包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损失最惨痛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彭老总对于毛主席这一战术也是大为服气,在大部队突出重围后,连连赞叹:“主席用兵真如神!”

总结起来,第五次战役的正面厮杀是在战场上,而在战场之外的更高层面,就是毛主席和李奇微之间的兵法交锋。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军事智慧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