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互联网钱庄疑似发生挤兑,具体情况就不说了,规避法律风险,大家懂的都懂。
常言道,历史总是压着相同的韵,在清末有一位首富,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家钱庄遭到挤兑,甚至最终被抄家问罪。
这位首富就是胡雪岩,世人称他为红顶商人。在清朝,官居二品才能戴红顶。
胡雪岩出身农村,从小替人放牛为生,长大后,随着乡亲来到繁华的杭州,成为了“杭漂”,找到一个在钱庄干杂活的机会。
钱庄掌柜识他的聪慧机警,很快,胡雪岩就转正成为学徒,基本相当于现在私人银行的放贷员。
由于掌柜没有后代,临终前将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他摇身一变,成为一家私有银行的总经理。
随后,他与王有龄、左宗棠这些朝廷官员攀上关系,为自己成为官商铺路。
此时的清政府都是靠实物管理财政,交税时,各级层层把白银押送到上级库房,拨款时,上级再把银两拨付到下级财库,来回倒腾、效率低下,而且计重麻烦、成本很高。
精明的胡雪岩便依托钱庄汇票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代理财政,各级只要把银子存进钱庄,根据钱庄出具的票据来回周转,最后统一核算即可。
而钱庄也可以用政府的存款周转赚钱的,互利互惠。
胡雪岩从代理湖州公库起家,逐渐掌握浙江的财政管理。借此机会,他攀上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关系,帮助左宗棠筹集军费,抗击沙俄。7年西征,左宗棠一共花了6080万两军费,胡雪岩就经手借了1710万两。英国人的报价是年息8%,胡雪岩倒手就变成了15%,吃了小一半利差。
虽然利差很高,但胡雪岩的借款效率也高,采办的银两军械物资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送到,西太后认为这是于国有功的。于是,胡雪岩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赏完名誉后,实权也没落下哦啊,太后将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的税收管理和财政汇兑大权交给了胡雪岩由他代理“四省公库”。
这等于把小半个央行和财政部交给了胡雪岩,他就此成为晚清独一份的红顶商人。
但胡雪岩的危机也就此开始,因为他站错队了。
太后给了这么多权力,不光为了赏赐,更是对胡雪岩有着巨大期望。
一方面,希望他能革新朝中陈旧的财政管理,支持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为海防提供资金支持,维护国家安全。
希望胡雪岩从一个赚钱的生意人,转型成为一个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企业家。
但此时胡雪岩的心已经掉进了钱眼里,利用国家税收的现金流来放贷,依靠朝廷给予的信用背书来搞垄断经营,坐庄高风险的生丝期货交易。
不想欧洲的生丝突然大获丰收,再加上越南境内爆发了中法战争,导致国内生丝市场巨变,丝价大跌。
胡雪岩只好贱卖丝货,这一转眼,就让他亏损了一千多万两。
有道是墙倒数人推。斗丝遭难那年,汇丰银行听到风声,拼命找他要还债,无奈之下,胡只得从自己钱庄中抽出80万两白银垫付。
这时,不知从哪走漏了消息,各洋行、官员、富商都知道胡雪岩没钱了,得赶紧去钱庄找他兑钱啊,晚了就来不及了!
本就受困的胡雪岩惨遭大范围挤兑,手下的钱庄、当铺纷纷倒闭。
短短几个月,慈禧本来寄予厚望的两件事,都被胡雪岩搞砸了,大怒下令将胡雪岩革职查办,并让左宗棠追缴胡的欠款。被“洗劫一空”的他,还倒欠着大清20多万两白银。
从生意人到企业家的惊险一跃,胡雪岩终究没有跨过去。
时至今日,胡雪岩的一生依旧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钱和权碰在一起就像是炸药和雷管,总会爆炸的。
在商场如战场的时代,即使积累了财富和权势,也要谨慎应对风险,避免重蹈覆辙。毕竟,风光不长,失意不远,这是商业史上的铁律。
这里是鸿源兴财论道,祝大家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点赞关注,我们每天进步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