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八十四期(总第854期)
有人发给我董宇辉朗诵《琵琶行》的视频,希望我能聊聊听过之后的感受。怎么说呢,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表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偏于主观,不太好评价。我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听一听孙道临或者濮存昕朗诵的《琵琶行》,三者做一个比较,就会有更为深入的感受了。
抛开这些主观的东西不谈,有些关于读音上的硬伤倒是可以说一说,虽然《琵琶行》全诗只有六百余字,但我却听出了至少七八处读音问题。下面只着重说其中一处,因为这个字太常见,太常用了,不该出错。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其中“幽咽”之“咽”,董宇辉将其误读为“yàn”,而正确的读音应该是“yè”。
“咽”是一个多音字,常用的读音有三个,一个是“yān”,另外两个就是“yàn”和“yè”。
其中读作“yān”时,是名词,也是该字的本义,就是咽喉之意。当老师的,或者抽烟多的,常有咽炎,这里的“咽”就读作“yān”。后来常用“咽喉”比喻形势险要之地,如“咽喉要道”。
读作“yàn”时,是动词,是吞食的一个动作,读这个读音,使用这个意思的常见词语有“狼吞虎咽”、“细嚼慢咽”、“难以下咽”等等。
以上两个读音虽然在日常使用中比较常见,但却很少出现在诗歌中,在诗歌中最常用的读音是“yè”,其基本意思是多用来形容声音的滞涩,低沉等,常用的词有“幽咽”“呜咽”“哽咽”等。
比如,初中学《石壕吏》,就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样的诗句。高中学《孔雀东南飞》,则有“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这样的诗句。
李白的《忆秦娥》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则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回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中的“幽咽”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冰下流动时发出的低沉、断断续续的声音,与“咽”字(yè)的阻塞、低沉之意完全吻合,因此,务必要读作yè,而不能读作yàn。
汉字的音形义密切相关,读的时候不可不慎。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 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