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Pixabay

撰文 | 王磊明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333篇原创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黄金水道”,哺育了一座座临江之城,也见证了一座座城市的崛起与衰落。

民国时期,有长江“五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安庆);改革开放后,有新崛起的长江“四小龙”(宜昌、岳阳、九江、芜湖)。

很多人问,在大局已定的今天,其他城市还有机会吗?岁月流转,产业变迁,城市的繁华与落寞,就像长江之水千回百转、起伏不定。历史的转折点,注定会有新兴城市的崛起。就在眼下十年的视野中,也就是2013年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伴随能源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浪潮,长江流域又孕育了“两颗明珠”——宜宾和常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宜宾和常州位于长江流域的头和尾 来源:环球零碳制图

宜宾、常州两座城市,一在长江头,一在长江尾,同时步入发展“快车道”,十年间双双实现了经济规模的翻番、产业能级的跃迁,吸引着人流、物流与资金流汇聚,成为经济地理的耀眼新坐标。

作为新时期的“新星”,两座城市靠什么发展起来?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给其他城市提供了什么借鉴经验?

01--绿色能源赛道上的双子星

宜宾、常州的快速崛起,均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而常州又走在宜宾的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常州于2015年投入28亿元引进中航锂电,从此按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键”,如今产值达1777亿元;宜宾于2019年引入宁德时代,实现了动力电池产业“从0到1”的突破,如今产值达1013亿元。

在光伏产业方面,常州走的是自主培育之路,起步于1997年天合光能、2003年亿晶光电两大组件龙头的成立,如今产业规模达1121亿元;宜宾走的是对外招引之路,起步于2022年英发德耀、高景太阳能、横店东磁等落户,如今产业规模超260亿元。

虽然宜宾光伏没有常州的规模大、企业强,但比常州的链条全、发展快:宜宾涵盖了硅料、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五大环节以及光伏玻璃、光伏银浆等重要配套辅材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常州缺少硅料环节;宜宾从2022年开始,仅用1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从零到200多亿的逆势飞跃,是全国最快构建起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城市。

发展新能源产业,宜宾的特色在于“资源”,包括锂矿资源、风光资源、水电资源,属供给驱动;常州的优势在于“市场”,包括自身闭环、长三角配套、全球市场,属需求拉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宜宾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

来源:搜狐新闻

常州于2022年率先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 宜宾于2023年被正式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紧跟常州步伐,并呈加速追赶之势,是资源为王,还是市场制胜,最终“鹿死谁手”?

02--宜宾模式:资源为王

资源是“靠天吃饭”,四川绝对是新能源时代“老天爷”最疼爱的那一个:锂矿资源约占全国的57%、世界的6%;川西(甘孜、阿坝、凉山及攀枝花“三州一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21%,水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

川西虽然锂矿、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区位交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并不适合新能源制造业的大规模布局。宜宾正是利用这种“空间错配”,通过与资源富集的川西地区协同协作,形成了“川西资源+宜宾加工”、“宜宾制造+川西应用”的组合布局。

首先,宜宾将川西丰富的锂矿资源“为我所用”。

四川甘孜拥有世界最大的锂辉石矿床,正在打造“中国锂都”,走的是“州内采矿、州外加工”的模式,与省内城市共享资源红利,先后“牵手”眉山、成都、宜宾、遂宁共建了甘眉、成甘、甘宜、遂甘飞地园区。

甘孜、宜宾2022年2月签署了甘宜园区合作协议,目标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同时,两地国资公司与宁德时代子公司四川时代签订合资协议,加快四川省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增加锂资源供给。2024年7月,甘孜、宜宾又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甘孜州与宜宾市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其次,“宜宾造”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推广应用。

四川与我国新能源产业格局基本相似,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光伏制造则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具有产业协同的天然优势。

川西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广袤的土地,是布局光伏电站的理想之地。如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川西(凉山州、甘孜州)140万千瓦风光项目入选。

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四市形成了千亿级光伏产业走廊,是四川省产业链最完整、龙头企业最集中、重大投资项目最多的制造业。其中,“乐眉宜晶硅光伏产业集群”还入选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宜宾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宜宾高新区的产业大道

来源:四川在线

为了推进光伏制造与应用的对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印发的《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宜宾等地立足现有基础,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省内协作,提升产业链省内配套率”。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宜宾是利用川西太阳能资源的前沿阵地,并可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辐射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宜宾选择光伏作为动力电池之后的又一增长点,正是看中了川西乃至中国西部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巨大潜力。

再次,宜宾拥有新能源发展所需的水电水运条件。

新能源制造以“能耗高、水耗大”为典型特征。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年多晶硅平均电耗为57KWh/kg-Si、水耗为0.08t/kg-Si,切片电耗约8万KWh/百万片、水耗为870t/百万片。

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可以为新能源提供三个层面的资源保障:一是电力充足、廉价,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二是绿电占比85%,帮助企业降碳,宁德时代的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即诞生于此;三是陆运、水运发达,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也让“宜宾造”远销海内外,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全国首发也在此。

03--常州模式:市场制胜

发展新能源产业,常州在资源、能源方面“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努力实现“逆袭”:没有成本节约的优势,常州与企业“合伙”共成长;没有上游的资源禀赋,常州选择拓展下游市场;没有内河航运的便利,常州借道上海走向全球。

首先,常州通过政府投资撬动新能源企业。

合肥“风投之城”名声在外,其实常州才是先行者。

在动力电池方面,常州金坛区于2015年斥资28亿元引进中航锂电项目,设立控股子公司;2018年“抄底”巨额亏损的中航锂电,完成子母公司身份调转;2021年,中航锂电更名中创新航,总部搬迁至金坛区;2022年,中创新航在港交所上市,如今坐稳国内动力电池“第三把交椅”。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常州武进产业基金于2016年参投了理想汽车7.8亿元,理想汽车的第一座整车工厂落地;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67.8万辆,全国占比7%,其中理想汽车37.6万辆,占比55.4%;2024年10月,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在常州下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在常州基地下线 来源:新浪财经

此外,常州产业基金投资的光伏导电浆料企业——聚和材料、光伏湿制程辅助品企业时创能源,分别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登陆科创板;投资的液流储能服务商星辰新能,在常州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

其次,常州深度融入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今年6月,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

常州瞄准的定位是“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上海、深圳,力压苏州,尤以新能源产业的“中轴枢纽”地位最为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州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轴枢纽”,覆盖电池、电机、电控、传动、制动、转向、灯具、车身、饰件等十几个领域,集聚了3400多家企业,既为本地整车企业配套,也在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智电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其中,动力电池生产的32个主要环节中,常州覆盖了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全国首位;电机电气产业特色鲜明,常州经开区智能微电机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洛阳电机电器”入选江苏区域名牌。

根据新华社的调研报道,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形成了“4小时产业圈”。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常州提供“心脏”动力电池,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常州也是长三角光伏产业的“中轴枢纽”,涵盖光伏玻璃、银浆、接线盒、边框、支架、组件、封装胶膜、电站等除硅料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集聚了90余家规上企业,产值超千亿元。

再次,常州新能源产品出海全球。

2023年,我国“新三样”产品(电动车、锂电池和光伏电池)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常州达到299.7亿元,其中电动车出口近12万辆,增长165倍。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属于《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第九类危险货物,此前常州出口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出口只能从公路转向上海港和太仓港,或从铁路转向宁波港。常州虽然在长江边上,守着出海口,但“通江达海”的优势却发挥不出来。

2023年5月,常州港获得了危险货物作业附证,新能源出货通道打通,出海口来到了“家门口”;2023年8月,常州港首批399台比亚迪牌新能源汽车搭载驳船从常州港发往上海洋山港出运海外;2024年12月,比亚迪以常州工厂命名的滚装船“BYD CHANGZHOU”(“常州号”),在连云港和太仓港搭载近5000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后,驶向英国布里斯托尔港和荷兰鹿特丹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比亚迪“常州号”滚装船 来源:常州日报

海铁联运也是常州新能源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出口的重要通道。2018年、2019年常州—宁波港、常州—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相继开通。根据江苏省交通厅数据,2023年常州市累计完成发送重箱77622标箱,其中上海芦潮港60566标箱、宁波港17056标箱,常州—上海港已成为江浙沪地区最稳定的海铁线路之一,连续3年成为江苏省内发运量最大的线路,发运量始终占上海港“海铁联运”总量的五分之一。

04--“资源”和“市场”两条腿走路

宜宾、常州这两座“新能源之城”,一个先天条件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一个后天努力多,将市场机制做优、市场竞争力做强、市场规模最大。

但这两座城市都在寻求“资源”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宜宾从光伏“小白”到产业高地的进化,离不开营商环境的营造,如三个“当”——光伏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常州新能源汽车江海联运“从0到1”的突破,在于“通江达海”资源条件的挖掘。

发展新能源产业,资源是“入场券”,关键取决于城市能级、创新水平、经济规模、产业耦合、市场纵深等因素。

宜宾追赶常州的步伐在加快,但短时间内还难以“上位”。但城市的竞合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路径,做好自己,才能续写城市与经济地理交织的传奇篇章。

作者简介:王磊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硕士,主要从事节能环保及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参考资料:

[1] 瞭望东方周刊.咬定光伏不放松.2024-12-04.

[2] 澎湃新闻. 天价卖矿“飞地”加工,川西锂矿生意经. 2023-10-03.

[3] 宜宾融媒. 看!这片光伏产业新热土. 2024-12-04.

[4] 华夏能源网. 光伏名企“西南飞”:为何不约而同选择了这座小城?2023-11-14.

[5] 新华社.探访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2023-07-24.

[6] 常州日报.比亚迪“常州号”启航.2024-12-08.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