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没事喜欢在自媒体上发点小文,纯属娱乐,账号也没有什么动静,不是什么大 V。
五年前的一天,表姐闲来无事,在某个平台的账号上发了一篇文章,平台要求必须配图,表姐就随意在网上搜了几张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其中有三张,是一部不知名的电影的剧照。
结果半年后,表姐收到了一张开庭通知。
原告以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侵犯为由起诉了表姐,索赔 25 万。
表姐把起诉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了,的确是狮子大开口,要价 25 万!
她慌了!没有想到自己随手一搜的图片,竟然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表姐把这事告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我,问怎么办?
她甚至没搞清楚对方的诉求,人家诉的是肖像权,而表姐一直以为是剧照的版权。
我其实也搞不明白,赶快找认识的律师朋友求助。
朋友归朋友,我认识的律师说:这个案子可以接,但是费用必须一文不能少。至于官司能不能赢,不保证。
考虑到朋友千里办案,成本太高,我建议表姐在她家所在的当地找律师。
我的律师朋友不失情意地提点了一下我们:对方请的是京城有名的一个大律,有关证据搞了厚厚的十几页,如此大的阵仗,用来对付表姐,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所以对方的目的,其实是要敲平台一笔,而我表姐,就是他们的工具人。
但这也只是推测,我们根本没有证据能够表明对方的真实目的,其实在这里。
而且我们还发现,表姐的账号上,其它的文章都没有什么浏览量,单单就是出事的这一篇,阅读量一直在狂飙。
短短三个月,到对方半年前起诉时,阅读量已经超过百万。
而她之前的文章,大多浏览量不超过 3000 次。
这里面,一定是有阴谋的:有人在背后故意不断刷帖,让这篇问题文章不断曝光,平台的后台的助力下,成了爆文,完全符合对方讼词中说的:“影响恶劣且巨大,后果严重。”
同样尴尬的是,我们没有证据能证明对方是在恶意操作。
表姐第一次知道并且相信,有人会为了钱,为了25万,会如此居心叵测。
她为此失眠了三天,第四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本来我已经想躺平了,这件事,我自己来办,就不麻烦你们大家了。”
对法律一窍不通的表姐,为这个案子开始了奔波,去见一个又一个律师。
表姐家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三线省会,很少有这种肖像权官司。很多律师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一类案子,但他们的做法很一致:先交钱,按标的交律师费,不包输赢。
这一边,我也没闲着,帮忙打听。
我动用了很多人脉,终于得知那个电影本身也有很多麻烦事,官司缠身,参与的几方一直在闹,票房很惨淡。
起诉我表姐的,是一个女的,出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但她本人的真实形象,与剧照完全是两个人,不得不说化妆很有功力。
但这一点,并不能成为表姐反驳的证据:再不像,那也是她本人,错不了。
所以表姐侵权这事,确凿无疑。但对方狮子大开口 25 万,太不合理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别看标的这么大,要是表姐完全不应诉,置之不理,最终法院判的结果,也还是差不多。
对方要价离谱,不等于法官会支持。
表姐一连谈了三个律师,才终于搞明白,对方告的是肖像权,而不是版权。
她也终于搞明白了:自己的确侵了人家的权。
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针对对方的诉求,一一击破,争取把赔偿额度降下来。
她又出去见律师。
有律师认为可以把数字打到 3、5 万,有的认为可以折一半。
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律师敢打包票。
他们的共识是,不可能赔 25 万。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原告方持有的证据有多少。
表姐很失望,最后一次,她去见了一个我通过朋友在当地找的律师。
那个律师,其实也没有打过肖像权,但他看了案由,认为问题不大。
表姐去跟他谈,看到律师准备了很多材料,但还是缺点什么,她不懂法律,但她潜意识认为,仅凭这些,干不过对方的京城大律。
表姐后来跟我说,那天她从这个律师的事务所出来,疲惫到极点,也绝望到了极点。
她发现,她不能把自己的官司胜负,寄托在与此案无关的律师身上。
她决定,亲自上阵,打这场官司。
她甚至没有把详情告诉表姐夫,因为当时公婆身体不好,表姐夫忙着照顾老人,再加上他也不懂这些法律上的事,帮不了什么。所以她决定独自一人硬拼。
第一件事,是延后开庭时间。
起诉书寄来的时候,距离开庭只有 6天,根本不够准备应诉。
恰好办案法官打来电话确认开庭时间,表姐这时已经知道了一点法律常识,她提出延后开庭,给自己一个月时间准备应诉。
法官同意了,把开庭时间推后一个月。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表姐问法官:“这个案子,我不懂,也管不了,我不出庭了,顺便你们判,可以吗?”
她没想到,法官居然说:“你为什么不管?这是法律赋予你申辩的权利,你为什么要放弃?”
这几句话,更加坚定表姐打官司的决心。
准备应诉材料。
对法律一窍不通的表姐,要自己写应诉书,也就是答辩状。
她生平第一次注册了法院官网账号,打开判决网,寻找跟自己相似的案例,看人家的赔偿额度。
她发现,一些声名显赫的大腕在被人使用照片之后,索赔的金额也很大,但最终判赔的结果,差不多就是 100 元~300元左右。
她心里有了谱。
之后,她找了一些答辩状,针对原告的起诉书,一条条写答辩理由。
她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写好了,我转给律师朋友,让帮忙指点一下。
律师始终认为写的答辩理由不在点子上,但又不肯多说。
我知道,是因为钱的问题。
但表姐坚持自己出庭,不要律师,她说:“闹腾了这半个月,没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案子,也没人比我更想赢官司。我是为自己拼的,所以竭尽全力;律师只是走过场,官司输赢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一定不如我自己尽力。”
第二,是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这个无须多说。
表姐认为:自己做了能做的一切,结果只能看天意。
没想到,天意果然来了!
第三,开庭那天,表姐担心迟到,提前半小时进去等候。
没想到她文章的平台律师,也早来了,两人在开庭前聊了几分钟。
平台的律师每天要应付好几个官司,忙得头昏眼花。但人家毕竟是专业的,竟然在原告递交的证据中,找到了一个漏洞!
但离谱的是,律师在庭上竟然没有拿这个漏洞做文章!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漏洞是律师助理发现的,律师却不是很在乎,没有把它当回事。
表姐把这个漏洞抓住了,因为这是她唯一翻盘的最大证据。
漏洞,就是对方取证过程有瑕疵。
实际上,在文章发出去的第一周,原告就注意到了,但他们没有阻止侵权行为,没有给平台致电要求删文,也没有致电表姐删文,而是开始暗中取证,静等事态发酵。
当然,这也能理解。
原告在诉状中写了很多关于自己受伤害的话,但是他们的取证过程,却能证明他们是坐等结果放大,加重被告的过错。
在法庭上,表姐将这一条理由大说特说。
法官只好问原告:你们发现了侵权行为,认为受到伤害,为什么一开始不制止?
原告请来的大律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他手里的材料,也是助理组织的,他自己甚至对案子都不是很熟,很多时候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些细节,表姐都注意到了。
她在法庭上越来越兴奋,就好像发现猎物似的那种,法官不得不好几次提醒她不要太激动,不要抢话。
表姐后来回忆,那次出庭很荒唐,她一个外行,在庭上洋洋洒洒激辩、反驳;对方的大律照着稿子念材料,有三次被作为被告的我表姐问到张口结舌。平台律师在一旁看戏——他笃定这 25 万索赔砸不到平台的头上,所以没有任何压力。
最终,案子判了,索赔金额 5000 元。
表姐不服,因为同样的案子,最终判赔的单价都远低于本案。
我好说歹说劝住了她,认罚算了,不折腾了,没必要为这种事消耗自己。
此后的表姐,从此人间清醒,像换了一个人,从温和变得彪悍。
她说:“以前我总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经此一案,我发现,所谓的面子和名声,都是自己给自己加戏,别人谁会在乎你有没有脸面?人家在乎的,只是怎么把你口袋里的钱,掏到自己手里。”
她一个稀里糊涂了半生的人,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所有的矛盾,总归一个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