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排排村舍,沿着宽敞笔直的水泥公路延向远方。阳光之下,村民们在乡间劳动场景溢满田脉,绿野垄亩层层叠叠,如雕如塑,如诗似歌,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无限生机……

今年以来,东平县新湖镇持续加强美丽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民生工程不断蓄力,助力移民项目建设民主化管理,推进美丽移民村群众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民生活“新颜值”

“党的政策真好呀,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新湖镇索庄村的刘大娘谈起现在的生活感慨万千。1959年,因蓄洪需要,新湖群众整体外迁,60年前新湖群众响应国家号召,全部回迁新湖镇落户安家。几十年间,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帮扶下,新湖镇54个移民村,渔民变农民,草房变新居,泥巴路变成柏油路,这里的村容村貌和移民居民生活一天天在改变。

索庄村常住人口约300多人,由于索庄村建得早,没有系统的污水排放管网,排污问题成了“老大难”。为改变这一现状,新湖镇启动美丽移民村项目,共新修散水7000㎡,新修排水管1700余米,排污管道连通到所有居民家门口,让全村污水进入良性循环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如今的索庄村不但不见了臭水露天流,整齐的盖板沟渠下更是潺潺清流,水沟两边还增加了养眼的绿植,整个索庄村“颜值”焕然一新。

这几年来,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下,新湖镇把资源节约、生态宜居、功能完善作为新的设计理念,在索庄村铺设沥青路面4432㎡,建设640㎡的休闲广场两处,并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环境整治彻底告别了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脏乱差”的历史,美化工程让索庄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民政策“富民路”

新湖镇赵村同样作为移民村,以前农户居住分散,村里中心路段未硬化,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旦下雨,路面泥泞不堪,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谈起这两年村里的建设,赵村的赵大爷溢于言表:“原来村里生产道路崎岖,经过时一路颠簸,现在路面硬化好了,生产生活都方便多了。”

在赵村,6条主要道路均加铺了合计10937.5平方米的沥青,同时,还新修了14条15厘米厚的混凝土道路,总面积达3923.5平方米,以及77处12厘米厚的混凝土连接道,总面积1762平方米,这些新修的道路和连接道极大地改善了村内的交通状况,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和农业生产。此外,赵村还对200余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并铺设了337.5平方米的花砖,大大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如今的赵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移民村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移民环境“有面子”

朱官村作为移民村中的佼佼者,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设立村民理事会小组,民主决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和内容,致力于将村庄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的典范。他们治理垃圾污水,实施“厕所革命”,使村庄的环境焕然一新。同时,他们注重提升村容村貌,通过一系列美化措施,让朱官村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今年以来,朱官村更是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亮点纷呈的美丽乡村。他们新修了87米的透视围墙,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加铺了两条合计5842平方米的沥青道路,新修了28条、3903平方米的混凝土路,使村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此外,他们还栽植了240棵樱花、海棠、紫叶李等绿化苗木,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绿意与生机。朱官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绿化环境以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如今朱官村群众们的生活环境也更有“面子”。

“如今,条条大路修到了家门口,乡村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这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朱官村村书记朱庆广感慨地说,“这两年,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不仅为村里增加了收入,还提供了许多务工机会。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村里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在不断增强。”

政策搭台,移民受益,集体壮大,移民致富。近年来,新湖镇把群众安居乐业视为己任,累计投入移民建设资金3000万元,落实15个美丽移民村项目。全镇移民村乘春风、绘蓝图,党旗引领更奋进,振兴路上争朝夕,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孙梦瑶 李智)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