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感动中国的评选越来越让人感到迷惑了,那些平凡的、深入人心的感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竟是一个又一个的知名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今年,感动人物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演员、运动员、甚至外国人都上榜了!一时间充满质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动中国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现在什么人都能上感动中国了?

当感动成为一种“生意”

过去几年,每当感动中国名单出来的时候,总会引得大家潸然泪下,骑着破三轮,却资助了几十名学生的老人白方礼;身患癌症,却坚持义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丛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真实,像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无数人的心房。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感动中国”的舞台,似乎变了味。

聚光灯下,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耀眼的头衔,那些精心包装的故事,让我们不禁疑惑:这还是我们熟悉的“感动中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一如既往地隆重举行。然而,当获奖名单公布的那一刻,网络上却炸开了锅。

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凭借一年60场比赛、20多块金牌的骄人成绩,成功入选。消息一出,质疑声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取得优异成绩,本就是职责所在,何谈“感动”?

老演员牛犇,也因其一辈子的敬业精神,获得了这份殊荣。然而,网友们很快扒出,牛犇居住的是条件优渥的豪华养老公寓,与他所塑造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位名叫穆言灵的美国友人,也赫然出现在获奖名单之列。据悉,穆言灵致力于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并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认为她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与“感动中国”的主题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成为了众矢之的。网友们纷纷吐槽,曾经那个属于平凡英雄的舞台,如今却被明星、名人,甚至外国友人所占据。

难道是我们对“感动”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还是“感动中国”的初衷,已经悄然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动”的标准是什么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那些来自基层、来自民间的感人故事,是这个舞台上最动人的旋律。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为王,眼球经济大行其道。为了博取关注,一些媒体平台,热衷于炒作明星、名人的“感动事迹”,刻意放大他们的善举,而那些真正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却鲜少有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让“感动”的标准,变得模糊不清。在一些人看来,成功就是感动,财富就是感动,名气就是感动。他们追逐着物质享受,迷失在名利的漩涡中,早已忘记了“感动”的真谛。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明星、名人、外国友人,同样可以做出令人感动的事迹。但“感动”的评判标准,不应取决于身份、地位和财富,而应回归到行为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快递员、社区工作者,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无名英雄,那些不计回报,默默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更能触动人心,更能传递温暖和力量。

因为,真正的感动,无关身份,无关名利,它源于一颗纯粹的善心,它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它照亮的是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温暖的是我们彼此的心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感动中国”的舞台,被明星、名人所占据,那些默默无闻,却用行动诠释着“感动”真谛的平凡英雄,却被遗忘在角落里。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同样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还记得那位骑着破旧三轮车,却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学生的白方礼老人吗?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却两次落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委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农民的身份不够格”。这个理由,听起来是多么的荒唐和讽刺!难道,“感动”也要分三六九等吗?难道,农民就不能拥有高尚的品格吗?

还有那位用10多年的时间解救了200多名被拐儿童的平凡父亲。为了寻找孩子,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不惜卖掉房子,四处奔波,风雨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曾在2010年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最终却与这份荣誉失之交臂。然而,对于那些被他从深渊中解救出来的孩子和家庭来说,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感动”。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也不乏默默奉献的爱心人士。歌手韩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不顾形象,深入偏远山区,为贫困儿童送去温暖和希望。然而,这样的善举,却从未让她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可能是每天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可能是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也可能是为了生活奔波的外卖小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耀眼的头衔,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传递着爱和希望。

兰越峰,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却用生命守护了学生的安全;马晓磊,一位普通的交警,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行甲,一位敢于碰硬的县委书记,为民请命,鞠躬尽瘁……这些名字,或许我们并不熟悉,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为什么,这些平凡英雄,无法获得“感动中国”这份荣誉?是因为他们的事迹不够感人吗?还是因为“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已经背离了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勿迷失在名利场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它承载着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它应该成为一面镜子,照亮社会,也照亮人心。

然而,近年来,“感动中国”的评选结果,却屡屡引发争议。一些人质疑,评选标准不够透明,评选过程不够公正,评选结果不够服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感动中国”已经沦为了一种“作秀”,一种“镀金”,一种“名利场”。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应该回归初心,回归到关注普通人的感动故事上来。它应该把更多的镜头,对准那些默默无闻,却用行动诠释着“感动”真谛的平凡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平凡中的伟大,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找回内心深处的感动,“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评选机制,也应该更加透明、公正、公开。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选过程中来,让更多的声音,得到表达和尊重。

评选标准,应该更加明确、合理,突出行为的“感动”价值,避免过度关注名人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应该成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公正、更加温暖的舞台。它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看到力量,看到真善美。它应该成为一面旗帜,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一批批“感动中国”人物,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树立了榜样,为时代留下了印记。

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出现了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感动”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