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伏牛汇歌声:初识西坪民歌

作者:王小萌

2024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萧放教授的带领下,我与同学及师姐们一同来到了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以“西坪民歌”作为本次调研关注的核心,开启了作为民俗学学生的首次调研之旅。说来惭愧,由于无知,我一开始听到以“民歌”二字命名的西坪民歌时,以为它由一首首歌曲组成的当地传统音乐,竟没有细想民歌中“民”的深刻内涵。直到在培训会上,对西坪民歌才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其中对我来说最有趣的一点,是西坪民歌在当地曾经被称为“花鼓子戏”“锣鼓曲”,那它究竟是音乐、曲艺抑或戏剧呢?

来到西峡前心里的紧张与疑惑在与传承人的接触中逐渐消散,凝结成对西坪民歌如何定位自身、如何保护传承的思考。而与传承人接触、访谈的所获,与对西坪民歌保护传承的一点思考,此二者成为我本次调研中最大的收获。

“山歌本是古人留,

留在人间解忧愁”

“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人间解忧愁。”这句谚语可以概括西坪民歌给我留下的主要印象。以锣鼓为主要伴奏形式的西坪民歌,可以以数十种调门适应各种题材的民歌,在当地曾是百姓生活的重要调剂。百闻不如一见,在26日上午的座谈会上,西坪民歌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余新华老师就我们北师大一行人的到访现场创作,配合拜年调的调门现场演唱了一段。一来,我惊讶于余老师现场创作演唱的能力;二来,这段表演让我感受到了西坪民歌的即兴魅力。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到西坪人民与西坪民歌的深刻羁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秀菊老人是西坪民歌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小时候就跟着老辈子学唱,“小时候帮船,长大了坐船”,这是她在学习演旱船的同时学唱民歌的经历。西坪民歌在当地不仅可以单独演唱,也常配合着高跷、旱船等等民俗表演形式一同呈现。在西坪,民歌更像一种表达形式,贯穿了人民的生活。

在随萧放教授和师姐访谈国家级传承人魏秀菊老人的过程中,老人教唱了我们两句《小对花》:“我说那个一来哟,谁么谁来给我对上一?什么子花开在呀么在水里?”这一学唱才知道,西坪民歌虽然上口容易,想唱出味道真是不简单。也许魏秀菊老人小时候也是这样一句一句地学唱下来,在屋前、在田间、在如今的舞台上……民歌伴随了魏秀菊老人的一生,我也仿佛在她的歌声中听到了这一生她与民歌的不解之缘。而能够亲身见证这份缘分的我,是多么荣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不是在老屋中亲耳所闻,或许难以有如此触动。但在感动之后,老生常谈的问题回荡在耳畔:

面对非遗项目,面对这样的歌声,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传承与保护?

这个问题太大,我实在回答不出,但又不免陷入思考。在调研的第三天,我们有幸在曹刚林老师的徒弟家看到了过去曹老师编排的成品节目的视频。《清廉谣》《船工四季歌》等节目在完整编排过后得以在更正式的舞台上呈现,搭配上声光音乐,呈现出与随心而唱完全不同的视听体验。对于市场宣传而言,这样的节目无疑更贴合需求。但西坪镇上生动的歌声同样令我念念不忘——如果西坪民歌的市场化和社区化是一道选择题,我说不出何者才是正确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申请非遗项目之前,“西坪民歌”并不是一个被西坪人熟知的名字。当地人民知道锣鼓曲、花鼓子戏,但“西坪民歌”是个新词。成为“西坪民歌”前,锣鼓曲往往需要余新华传承人那样即兴编词演唱,看见什么唱什么。在西坪各处,人们唱日子、唱悲喜、唱风景、唱道理。但当锣鼓曲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级非遗“西坪民歌”,转向成为能留存在书面上的歌词曲调、可供学习复刻的成品节目成为新的需要,这样才能更便于保护、传承。

在连续两天晚上的交流中,大家也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对于西坪民歌而言,怎么样的保护才是更合理的呢?是面向社区,尽可能地保留西坪民歌的原始形态,让它先留在西坪?还是面向市场,把它的曲调固定下来,编排成可复制的成品节目搬上舞台、走出西坪?萧放教授在交流中提到,面向社区与面向市场的两条路可以并行。这句话点醒了我,非遗传承也许并非一道选择题,而是需要在具体的场景中作具体的判断。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而言,与其纠结民歌的前路应该做什么选择,不如先回到基本的工作中,去感受、去了解、去学习。正如我一开始对西坪民歌形式的纠结,应不应该要用固定的形式去框定西坪民歌,本身就有待探讨。我对西坪民歌目前仍是未知全貌,踏踏实实学习探索才是我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在西坪的每晚,脑子里都会不自觉地放民歌当“BGM”,颇有一种被西坪民歌“腌入味儿”的感觉。也正因此,回程时不免怅然若失。我坐在车上看着外面的晨光,回想着在西峡西坪的点点滴滴。作为三省交界,“秦风楚俗”孕育了西坪民歌,西坪民歌也让人对这个有着美味猕猴桃的地方生出更多喜爱之情。不禁想起,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那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之所以能够实现“出圈”,不止因为它本身作为作品的编排优秀,也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于黄土高原山川粗犷的想象。那如果有一天,当西坪民歌的锣鼓点敲响,人们也能在远方想象出西坪这一方宝地,或许歌声也真的算飘过了秦岭、响彻了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坪镇所在的西峡县,不仅是西坪民歌的孕育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上游面积最大的水源涵养区。来自北京的我,喝了十年西峡的一渠清水,这里对我是有着饮水之恩的地方。清水流长,歌声绕梁,希望在现代的冲击中,我们能回应西坪民歌生长的这方土壤,找到它在当代的空间,找回它沁透日常的生命力。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责编:张巧坭

撰稿:王小萌

摄影:王培育 王小萌 艾莉娅

图文编辑:艾莉娅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