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张聪

摄影记者 王永胜

10月24日,在江流有声的氛围中,在荆风楚韵的音乐声中,第四届《长江文艺》双年奖颁奖盛典在荆州举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文学名家、名编,共同见证了大奖的揭晓和颁发。获奖作家、诗人、评论家代表,登台发表获奖感言。真挚的话语,把文学的星光,洒在了现场每一个文学人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致辞

文学中有暮鼓晨钟的诗意,也有问道心魂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颁奖现场

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第一轮颁奖环节,4位作家和评论家登上领奖台。

在这个碎片化的、多重信息爆炸与叠加的时代,散文正不断在拓展其容量和疆域。第四届《长江文艺》双年奖将优秀散文奖颁给了周荣池的《上河之畔》、傅菲的《圣鹿》。正如第四届《长江文艺》双年奖授奖辞所说,《上河之畔》“充分彰显了散文的文体之美以及磅礴的含纳性和表现力”,《圣鹿》“书写了一群久病之人,在回归自然之后”是如何“重新寻回本心”的。

好的评论可以影响写作的方向,带动读者阅读的深入。第四届《长江文艺》双年奖优秀评论奖,颁给了叶立文的《新时代文学视野中的鲁迅文学奖》、何平的《好的类型小说是真正的国民文学》。当两篇评论的标题,被现场念出时,在场者清晰感受到了评论家鲜明的学术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立文发言

获奖作家代表叶立文发言说:“身为评论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新时代文学鼓与呼,所以才会有了这样一篇文章。至于个人层面,我一直把文学批评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既有暮鼓晨钟的诗意,也有问道心魂的自由,批评成全了我的人生。”

写作就像在长江里打水,最后的结果交给时间

生活中永远需要诗意,每一首诗后面都站着一个鲜活的诗人。当晚,3位获奖诗人从“诗行”中走到“台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颁奖现场

在第二轮颁奖环节,第四届《长江文艺》双年奖诗歌奖,颁给了雷平阳的组诗《冰块里的钟》、胡弦的组诗《夜晚的冒险》、魏天无的组诗《命令我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平阳发言

获奖诗人代表雷平阳上台发言说,能领取这个奖,真的很开心。感谢《长江文艺》悦纳《冰块里的钟》并给予它如此高的荣誉。

“一个诗人总是想把整个人类当成他最理想的受众和读者,但时间或者长江里的水,总是把我们的时间、空间、记忆全部带走,读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作家想要把每一部作品变成一个高峰,那是痴心妄想。汉语中埋葬了无数的写作者,一些写作者又从灰烬中爬起来。”雷平阳用诗意的语言形容自己的写作,“对于我来说,写作就像是在长江里打水,通过一次次的写作,我一再把自己的竹篮清洗干净。领到这个奖后,我将继续到长江里打水,最后的结果交给时间,交给记忆。”

身为“职业编辑、业余作家”,也有责任记录那些永远难忘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颁奖现场

活动中的第三轮颁奖环节,优秀短篇小说奖颁给程永新的《他乡》、鲁敏的《暮色与跳舞熊》、潘向黎的《添酒回灯重开宴》、潘灵的《神兵天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永新发言

获奖作家代表程永新说,他小时候喜欢读《三国演义》,无数次谈到荆州,他称这次来到荆州,是“我的灵魂从过去回来了,回到了我的过去和少年”。他形容自己是“职业编辑、业余作家”,用几十年的工作抵抗“文学编辑就是改错别字的人”。《他乡》是他跟着母亲回乡后引发的写作灵感。“这几年我写了一点东西,从年轻时走到今天,会想到很多事情,一些画面一些事情永远忘不掉,我觉得我有责任记录下来。”程永新说。

找到自己的文学坐标,故事没有穷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颁奖现场

在第四轮颁奖中,优秀中篇小说奖颁给了尹学芸的《一个人的风花雪月》、陶丽群的《万物慈悲》、谢络绎的《牧人向往的河谷》、樊健军的《斑鸠入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学芸发言

获奖作家代表尹学芸发言说,“我是第二次来荆州,第一次是2016年,8年之前的记忆仍然清晰,生命记忆里的痕迹今天被重新唤醒,这样的唤醒与文学有相似之处。”她说,还乡与进城,是文学的两大重要主题,很庆幸她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学坐标,“乡村题材对我来说始终都是一个吸引……浸润在乡土间,会觉得到处都是故事,没有穷尽的感觉,感恩文学,感恩遇见,感谢在刘备借荆州的地方,也借得文学一块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