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最佳。糖纸包花那一幕,将一家三口的命运聚拢到一起。哭得我眼睛都发痛了。”

《志愿军:存亡之战》豆瓣页面,一条高赞短评这样写道。“很好哭很感人”等观众评论不绝于耳,也带动了影片的“持续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得更真”,并塑造好“战争中的人”。

如同中国画对“虚与实”的处理手法一样,《志愿军》第二部在大篇幅为万里恢弘战场写实的同时,也处处“写意”,不刻意过度煽情,而是以点到为止的留白,令观众久久回味。

“写意”重在意象,影片中最关键的意象便是一朵干枯的小红花,与一颗小小的糖果,其甜蜜和香气代表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期盼,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叙事策略方面,过往战争片大多将视角对准正面战争宏观大场面,聚焦英雄,却忽略了个体的微观视角。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个体记忆”,才共同构成了“集体记忆”和“历史真实”。

影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以李家一家三口在大时代的命运沉浮、成长变化作为副线,三人奔赴战场牵连出了多条叙事线,进而上升到对整体战争叙事面的呈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实现了“家国同构”,普通人的个体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绑定在一起,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层层推进,不刻意抒情却直击内心,更沉浸式有代入感,足够宏大也兼顾细腻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