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多人了解三国史可能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而来,而书中最后攻灭蜀国的邓艾也算是引领了小说中最后的一个高潮,刨除掉政治因素只看战果的话,邓艾的奇袭也绝对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兵分三路直取蜀国,因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于剑阁,随后邓艾率领3万兵士从阴平出发,一路顺着景谷道凿山开路前行。邓艾此番行军极为艰难,除了山路险峻不利前行外,有很多路段甚至根本无法由人通行,经过700余里的山路跋涉后,邓艾大军“天降”江油,随之绵竹陷落,曹魏大军直抵成都,逼得刘禅只能授印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蜀后的“诡异”结局

邓艾神兵天降成都平原迫使蜀汉投降,而于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收到刘禅命令后,也受降于钟会。接着魏元帝在司马昭的意思下,封赏邓艾为太尉,钟会也进位司徒,本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结果二人最后却因内讧而双双毙命。

邓艾率先入蜀后,确实也是居功自傲,甚至还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还册封了刘禅等蜀汉群臣。在钟会眼里,这个邓艾仿佛就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他觉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便正好利用邓艾居功自恃的机会,以谋反罪对其诬陷,又在朝廷的旨意下用囚车将其押至京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艾被押后,钟会大权独握,此时手下的魏军加上投降而来的蜀军共计二十余万。司马昭本就心思缜密,尤其钟会手里又掌握着庞大军队自然要更加戒备,所以便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长安,实在是给钟会来了个措手不及。而钟会面对姜维的挑拨也是一时举棋不定,终于致使消息败露并引来杀身之祸。尤其是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小说的艺术加工之下,二人的死更多了权谋论方面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艾虽是文武全才之人,祖上又是新野的名门望族,但是到了邓艾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尤其是三国乱世社会动荡,邓艾的幼年生活也是极其艰难。有多艰难?邓艾只能是去屯田,而屯田也就意味着耕种无人开垦的荒地,不但地位低下又没有人身自由。不过幸运的是,正好当时乱世,如果想往上爬还可以依靠军功,否则可就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此后无论是中央亦或是地方性的官僚集团,皆由儒学文人来担任。他们使用儒学中经典的为帝王服务的理论来治理政务,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当时的儒学就代表着当官入朝的敲门砖,而领悟程度则决定了官职的高低。当儒学大师将经典传学至弟子及子女后,也就慢慢的形成了名门望族,待后世的子女们有了“靠山”后,自然也就更容易获得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的出现,也就等于将官吏选拔权归到了士族的手中,虽然本质还是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但是社会的上层又永远都是那些士族子弟。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出身于汉末名门“汝南袁氏”;枭雄曹操虽然本家一般,但其父又是侍奉了四朝皇帝的太监曹腾的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会与邓艾,天命注定的富二代与

钟会与邓艾二人上位的时代,此时的魏国经过曹操早期的辛勤耕耘,绝对实力早已凌驾于吴、蜀二国,不过略显讽刺的是,先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又变成了司马昭掌权了。魏晋南北朝之际,士族门阀之风尤为盛行,所以士族子弟肯定不屑于与邓艾这种出身低微之人为伍。

再反观钟会,钟会的父亲钟繇可是汉末三国之际的著名人物,不但汉献帝时期被封为东武亭侯,后来的魏国时还是侯位,魏文帝时期又与华歆和王朗并列为三公。另外,钟繇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还和大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作为朝廷的官二代,钟会与司马昭二人的关系自然也非同一般,两人的关系甚至能好到互相以一语双关的手法拿对方父亲开玩笑。同样是曹魏的朝廷重臣,钟会的话自然要比邓艾有说服力的多,尤其当时邓艾的做法也实在是有些“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再看为何一直处于防御态势的魏国突然就下定决心要伐蜀了,除了统一天下这个最表面的因素外,另一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化解曹魏内部的矛盾。正所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尤其是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和文钦的叛乱后,其个人在朝廷的声势和威望几乎已经达到最顶点,至于何时篡位,那就看司马昭自己的安排了。

当朝皇帝的突然离世

就在司马昭平叛的同年即公元258年,曹魏的第四代皇帝曹髦封赏司马昭为晋公,同时加九锡,九锡代表九种礼器,同时代表皇帝给臣子的最高荣誉。后来又因为接受过这种荣誉的人有王莽、曹操、司马昭包括后来宋、齐、梁、陈等君主也都受过此种荣誉,所以就演变为了篡位的代名词。

话再说回来,当曹髦赐予司马昭九锡时,却也遭到司马昭的屡次退让,而且其中过程足足有九次之多,这件事也就算暂时放下了一个阶段。就在两年后,魏帝曹髦再度“被迫营业”,又要给司马昭加九锡,不过这次同样又遭到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髦眼见着国家大权旁落,又担心自己也会像当年的献帝一样被羞辱,于是自己提着剑带着卫兵就冲进了司马昭的府邸。虽然曹髦无权,但好歹名义上还是皇帝,司马昭的护军见到皇帝持剑挥舞,众卫兵一时也是不敢向前。不过,就在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的一番热血讲话以后,成济突然冲出来一下刺死了当朝皇帝曹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朝皇帝竟然以如此的方式突然死亡,也等于是彻底打乱了司马昭的计划,当然也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谴责。因此,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当有人再次提起“九锡”,都会让司马昭一时愣神,不敢接茬。

为何伐蜀

各种情况之下,也使得司马昭不得不加速实行自己的计划,而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也只能是做出丰功伟绩一般的事情,所以司马昭一直鼓动着要主动对蜀用兵。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司马昭的大规模用兵虽对国力也是一种损耗,不过以绝对实力来看,魏国完全有实力打这场仗。不过邓艾对于这个计划却是持有反对意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蜀国有天险,而且易守难攻,别说是进攻了,有些地方就连正常行走都是一种奢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司马昭提出了计划,如今又有人持反对意见,接下来就得有人站队发表意见了,于是钟会就站了出来,而且亲自的做出了对蜀作战计划。至于战争后钟会的心态我们也是很好理解的,首先当时的邓艾年岁大,又算不上主将,最重要的是钟会这边大军正面硬钢姜维呢,结果却被邓艾捡个便宜偷袭成功了。特别是在看到邓艾战后一副傲气的样子,钟会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而嫉妒与愤怒也是彻底的占领了内心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这邓艾属实也是有些飘了,以邓艾资历来看肯定是不好和钟会争的,不过邓艾却偏偏被胜利冲昏头脑,如果任命一般官员也就算了,可一个小小的偏将怎敢越权任命蜀后主刘禅。任命结束后,邓艾又以救世主的态度说:“幸好你们遇见的是我,要是别人你们就废了。”

当钟会、卫瓘和胡烈等人将邓艾意图谋反的折子送至司马昭处后,司马昭基本上未经犹豫就发出手书,要求将邓艾押回候审。钟会最大的阻力就是邓艾,如今邓艾被捕,钟会也起了小心思,就算不说夺取天下吧,至少也能凭借着蜀地天险的优势而偏安一隅。不过司马昭可是何等人物,还未等钟会做出什么实际行动,司马昭就带着大军成功平叛了。最后除了钟会死于兵变之中,邓艾及其儿子也被卫瓘派去的追兵杀死,这场闹剧最后也以两位灭蜀重臣的死亡作为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看起来,这场闹剧好像就是因为二人争功,但是透过这个现象,再结合时代的背景进行看待也会发现,大型的士族门阀对政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而邓艾作为底层出身之人,首先就是他的力量微薄难以撼动传统的士族格局,其次就是士族门阀们自身也是不愿意接纳邓艾进来再分一杯羹。

除了国家体制外,还有就是士族们对待政治的专断,其实也抑制了朝廷内部管理阶层的流动,流动被限制也就等同于集团僵化,缺乏灵活性。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的话,三国历史也更像是一部传统的豪门士族与寒门出身的军阀抗争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士族们对待官僚集团的高度专断,最后才终于造成了晋朝被分裂的结果,间接又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士族在管理阶层进行专断,诸侯王可以随意在封地招兵买马,而真正的掌权者皇帝手里又没有兵权,等到士族权势滔天之时,也就意味着皇帝只是名义上的代号,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再最后就是变成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征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中原王朝的内斗变得越来越频繁,自然没人能顾得上北方的游牧民族,而从北边迁徙而来的胡人又不能得到正常的权益,在逐渐加深的胡汉矛盾之下,然后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总能隔段时间就冒出个强者,然后再南下侵略给予中原王朝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