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老的埃及,一个法老曾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实验,试图揭开语言与思维之间神秘的关系。这个实验后来被称为“法老的设想”,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有何启示?

传说中,法老下令将两名新生婴儿送至一处偏僻的住所,由牧羊人抚养。这两名婴儿不得与任何人交谈,目的是观察他们在完全没有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会如何发展语言能力。他的设想是,如果孩子们的第一次言语是某种特定语言,那么这门语言就是人类语言的起源。

这个实验的结果究竟如何,没有确凿的历史记录。但这一设想引发的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心理学领域回荡。

语言是否与生俱来

法老希望证明人类语言的起源是上天赋予的,而非身边环境教育的结果。这种设想与现代“普遍语法”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普遍语法理论由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类语言共享一套基础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然而,这一假设也面临挑战。社会语言学家则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环境影响。例如,列夫·维果斯基就认为语言的发展深受社会文化的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视角的反思

现代心理实验研究不断揭示语言发展的复杂性。一些研究指出,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存在强化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失语症患者和双语者的大脑成像,也发现语言区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法老的设想似乎早已埋藏在历史尘埃中,但它激起的思考却从未消逝。它不仅考验了人类对自己智慧起源的理解,还引发了东西方对语言本质的持续探索。

尽管结论不一,法老的设想提醒我们,语言不只是沟通工具,而是人类思维的延伸。这个古老实验背后隐藏的心理学谜题,或许只有在跨学科的共同研究中才能找到答案。

在此,我们不禁要提出问题:语言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您是否认为如果婴儿完全无语言环境,他们依然能掌握某种沟通手段?欢迎分享您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Chomsky, N. (1986).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New York: Praeger.Lenneberg, E. H.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Penfield, W., & Roberts, L. (1959).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Vygotsky, L. 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