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那么多人被骗吗?”“这些人是不是傻?”10月24日,在江苏省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省公安厅反诈宣讲员胡斌喆向在场师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然而,一些看似天方夜谭的诈骗套路却真实发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钱就不会被骗?”“经常上网应该不会被骗吧?”……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胡斌喆现场用数据破除了这些认知误区,从今年暑期省公安厅监测的数据看,7-8月全省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较去年有所增加,包括代买演唱会门票、买卖游戏装备、刷单返利等诈骗方式。她解释,目前多数人使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多个社交平台账号,诈骗分子有可能在得知手机号之后,获取用户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得知用户个人喜好,并实施精准诈骗。一些人账户余额不足,诈骗分子则可能引诱对方通过贷款形式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大学生也要警惕成为电信诈骗帮凶。胡斌喆举例,曾有一市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并被骗走了数万元积蓄。案发后,该市民向公安机关报警。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民警发现,诈骗分子使用的手机号码为“177”开头的机主。根据手机号码,民警很快便锁定了嫌疑人——辖区某学校在校生薛某。随后,民警将其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通过调查,民警发现,涉案人员除了薛某、杨某外,还有其身边的许多同学。据了解,杨某在上网时认识了一自称“廖某”的男子,对方得知其是学生后,便询问是否想通过架设“手机口”赚钱。因为对方开出了每小时200到300元不等的价格,杨某十分心动,便立即答应并先后发动16名同学参与其中,他们帮诈骗分子实现了境外电话语音中转,并非法获利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对此,她建议,大学生应做好应对与防范措施。如浏览信息不确定的时候,手指放慢些;文字聊天提及汇款,一律电话核实本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天上不会掉馅饼;下载App,一定要去应用商城;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警惕手机屏幕共享功能,验证码是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多发,且作案手段多元,侵害范围广泛,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焦伟说,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防诈知识缺乏。从近年来案件发生的情况看,刷单返利、冒充电商客服、网络游戏产品交易等极具诱惑性,已经成为校园诈骗案件的高发类型。近年来,省教育厅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建议,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当前校园电信诈骗犯罪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细化责任分工,筑牢校园反诈工作的安全屏障。并开展精准的宣传,确保反诈工作无死角全覆盖,推动反电诈宣传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校园生活的各领域和家校共育的各方面。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往往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沈瑞林认为,加强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增强广大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十分迫切。“我们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反诈主题作品展演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特点、防范措施,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式上,江苏教育反诈联盟成立。常州大学安全保卫处处长谷力向全省高校师生发出倡议,广大师生要争当反诈防骗的先行者、践行者、宣传者和守法者。广大师生要主动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段,掌握防骗的基本技巧,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不泄露个人及家庭信息,不贪图小恩小惠,不经核实不转账,增强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坚决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广大师生要积极学习遵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不贪蝇头小利,不做灰色兼职,妥善保管好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第三方支付结算账户、社交账号等,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做诈骗分子的工具和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当天,2024年高校开学季反诈地推宣传活动也迎来了收官站——南京医科大学站活动。活动设置了反诈有“棋”招、反诈抓娃娃机等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吸引了许多师生共同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反诈知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杨频萍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