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色和平获得“最佳展览奖” © Greenpeace

十月初,绿色和平带着题为《与你为林,河你为伴》的摄影展,参与到“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在现场,我们一边跟爱拍照的摄影发烧友、爱云南生态的游客聊作品,一边还不小心拿个“最佳展览奖”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们去了趟西双版纳,一不小心拿了个“最佳展览奖”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Greenpeace

此次展览以澜沧江为引,分为“河你为伴”及“与你为林”两个部分。

“河你为伴”聚合了严荼、李玮和飘海等多位摄影师的作品。从航拍到特写,从外来考察者到本地守望者,他们以多元视角,捕捉到了澜沧江流域丰富生境与物种

“与你为林”则找到了11位来自澜沧江流域参与森林修复的当地人,以及在他们工作、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11种植物。通过人物性格与植物特质的类比,讲述他们在修复森林的过程中与森林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故事。

线下展览虽已结束,但是展期怎么能就此停住!今天,我们带着这些作品在线上与大家见面啦。让我们一起滑动屏幕,享受云观展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澜沧江从唐古拉山东北坡的茫茫雪山之巅,深入干热河谷,穿越湿地、湖泊和热带雨林。一组不同江段的航拍,从宏观的视角,带你走进流域沿线的不同生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澜沧江流域航拍 © 李玮

接下来,将镜头拉近,我们深入沿线多样的生境之中,捕捉震撼的自然景观,以及生活其间动植物的珍贵瞬间。

向左滑动,查看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看看它们 :)

人与自然,就这样相会于澜沧江的脉动中;在世世代代的交流中,人与自然,也相守于修复与重生的传承里。

本次展览,我们还想与大家分享在过去几年的考察与走访中,所遇到的修复森林的人物故事。参与森林修复的当地人,大多不觉得自己在从事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更多地,他们只是躬身于一件件日常的小事,同时期待着更好的生活。

《阿波》

在西双版纳,充沛的水热条件让这里成为了重要的橡胶种植区。从上世纪90年代起,热带雨林被飞速扩张的橡胶林蚕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曾经以种植橡胶为生的基诺族人,逐渐放弃橡胶,发展其他生计,希望热带雨林能够重新覆盖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茸卓玛》

在香格里拉,低温与高海拔让植被的生长变得缓慢,也让森林的恢复充满挑战。年轻的藏族姑娘鲁茸卓玛原本并不懂植物,但是在高山植物园的生活让她爱上了与植物打交道的简单与纯粹。她和许多扎根此地的同事一起,用漫长的坚守与尝试,寻找让被破坏的土地从荒芜变繁茂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政坤》

景东县大寨子村,拥有国内首个长臂猿野外监测站。陶政坤16岁起就开始上山打猎,后来放下猎枪,成为大寨子的第一批监测员。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5点半,监测员们往往要在山里待10个小时。他们的工作为长臂猿的研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合伙人》 © 严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位森林修复参与者,都与自然互相治愈着。他们把自己的热情和时间投诸植物——培护它的土壤,深谙它的物候,熟稔它的故事。与此同时,受到悉心呵护的植物也回馈着庇护、希望和成就感。

我们尝试视觉化这一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过程,因此创作了接下来看到的这组肖像作品:一株株植物,在森林修复参与者们的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样地,森林修复参与者们也是森林的一部分。在自然世界中,他们都找到了更充实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如同植物,亦是自然造物》 © 严荼

见证、记录、行动,是绿色和平推动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与解决的重要方式。澜沧江流域,是云南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缩影。

过去,人类大规模活动造成了森林退化,并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威胁;现在,越来越多人投身于森林保护和修复,渴望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连接。

通过此次摄影展,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一线森林修复工作的艰辛与挑战,以及森林修复、物种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中国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与更多公众一起见证、记录并支持保护和修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及编辑 / 张芷巍

排版 / 张芷巍,张滢雪

哪幅作品与你产生了共鸣?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将为点赞最高的10位观众送上“自然合伙人”身份卡。一起加入我们,守护森林,见证森林的修复与重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