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87 年腊月二十四,孝感市医院人来人往,忙忙碌碌。下午两点左右,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从病房传来,一个女婴平安降生。

小护士抱着孩子准备进行例行检查,却被产妇叫住。

“护士,我去趟厕所,孩子先帮我抱一下。”

“哎,你等等……”

护士话还没说完,产妇已经掀开被子,步伐匆匆地走出病房。

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护士在医院里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产妇的身影。询问同病房的病友,也都表示不清楚状况。无奈之下,护士们只好先将孩子抱回护士站照顾。

这一照顾,就是两周。

护士们轮流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囡囡”,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地长大。但医院毕竟不是福利院,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护士长联系福利院,准备将孩子送过去。

消息传开后,不少医院职工都来看望这个可怜的孩子,其中就包括棉纺厂工人肖崇阳的妻子,祁春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春兰结婚多年,一直没能怀上孩子,四处求医问药也没有结果。这天,她来医院拿药,听说了囡囡的事,便想着来看看孩子。

祁春兰看着孩子白嫩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这孩子真可怜,这么小就被父母抛弃了。” 旁边一位护士说道。

“是啊,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另一位护士也叹了口气。

祁春兰听后,心中五味杂陈。她看着熟睡的孩子,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收养她,给她一个家!

祁春兰回到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肖崇阳。肖崇阳是一名退伍军人,为人正直善良。听完妻子的讲述,他沉默片刻,说道:“春兰,我知道你一直想要个孩子,但这件事我们还是要慎重考虑。收养孩子不是儿戏,要对她的一辈子负责。”

祁春兰明白丈夫的顾虑,她握着丈夫的手,说道:“崇阳,我已经想好了,我想要这个孩子,我会好好照顾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疼爱。”

肖崇阳最终点了点头,同意她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便来到医院,找到医院的刘院长,表达想要收养囡囡的想法。

刘院长对囡囡的情况十分了解,也为这对善良的夫妻感到高兴。他说道:“你们能有这份爱心,我很感动。但是收养孩子需要办理很多手续,还要经过街道的审批才行。”

肖崇阳夫妇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医院和街道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给孩子取名晶晶。

抱着孩子走出医院,看着怀中熟睡的小脸,祁春兰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脸颊,低声说道:“晶晶,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的女儿了,我们一定会好好爱你的。”

祁春兰的身体一直不好,三天两头要往医院跑,孩子一天天长大,奶粉、衣服、玩具,样样都需要花钱。肖崇阳一个人在棉纺厂上班,微薄的工资应付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已经很吃力,更别说还要负担医药费。

20世纪90年代初,周围的邻居朋友们纷纷开始做生意、开公司,日子越过越红火。而肖崇阳一家,却依然守着那份微薄的工资,生活水平不见起色。

祸不单行。90年代中期,由于经营不善,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曾经红红火火的棉纺厂效益急转直下,出现亏损。厂里开始裁员,很多工友都下岗了。

1998年,肖崇阳也接到下岗通知书。

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脸庞,肖崇阳四处打听,最终花了不到两百块钱,从一个老乡手里买了一辆二手板车,靠拉货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间晶晶已经六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平时都是祁春兰负责接送晶晶。

这天下午,祁春兰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肖崇阳只好匆忙出门,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拉着板车赶往学校。

学校门口人来人往,肖崇阳将板车停在路边,焦急地寻找着女儿的身影。

“爸爸!”

晶晶远远地看到了父亲,开心地跑过来。

“晶晶,今天怎么出来这么晚?让爸爸好等啊!” 肖崇阳一把抱起女儿,关切地问道。

“今天老师拖堂了,爸爸,你怎么穿这身衣服就来接我了?” 晶晶看着父亲满是汗渍的工作服,好奇地问道。

“爸爸这不是怕你等急了嘛,来不及回家换衣服了。” 肖崇阳笑着解释道。

这时,几个路过的同学看到了这一幕,指着晶晶和她的父亲,大声嘲笑道:“哈哈,你看肖晶晶,她爸爸是拉板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