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尽寂寥

计拙稻粱心自消,蓬山大梦路何遥。

人间风雨安仁鬓,四十年间尽寂寥。

首句“计拙稻粱心自消”,以“计拙”起笔,透露出诗人在生计谋划上的不擅长或不如意,而“稻粱”则直接指向了生活的物质需求。这里的“心自消”三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因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内心消沉与无奈。

次句“蓬山大梦路何遥”,“蓬山”常用来比喻遥远的地方或难以达到的理想境界,“大梦”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某种美好或理想的追求。然而,“路何遥”三字,却将这一切美好与理想都推向了遥不可及的远方,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迷茫与无助。

三句“人间风雨安仁鬓”,“人间风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安仁鬓”则借用了古代文人潘岳(字安仁)的典故,暗指诗人的年华与容颜。这里的“安仁鬓”与“人间风雨”相对照,更加凸显了诗人在人生风雨中的苍老与无奈。

末句“四十年间尽寂寥”,“四十年间”概括了诗人的人生历程,“尽寂寥”则是对这一历程的总结与感慨。这四个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的孤独与寂寞,更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深沉的意蕴,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显得尤为饱满与动人。同时,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秋风影

自琐诗囊昧字灵,庚申日下坐禅扃。

浮云静向秋风影,一叶霜红似可听。

首句“自琐诗囊昧字灵”,“自琐诗囊”暗示诗人将诗心、诗意藏于内心深处,或许是因为一时找不到表达的出口,又或许是为了保持某种纯净与宁静。“昧字灵”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状态下,对于文字的敏感度似乎有所降低,难以捕捉到那些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词句。然而,这种“昧”并非真正的失去,而是一种暂时的沉寂与酝酿。

次句“庚申日下坐禅扃”,“庚申日”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日期,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某种特殊的时间节点或心境。“坐禅扃”则直接描绘了诗人静坐禅房、修心养性的场景。这里的“坐禅”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静坐,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沉淀与升华,使诗人在宁静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三句“浮云静向秋风影”,“浮云”与“秋风”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浮云静向”表达了浮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姿态。“秋风影”则是对秋风本身的一种抽象与描绘,它不仅是风,更是风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这里的“影”字,使得秋风变得有形有质,仿佛可以触摸、可以感知。

末句“一叶霜红似可听”,“一叶霜红”是对秋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它既是视觉上的色彩,也是心灵上的感受。这里的“一叶”与“霜红”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意境。“似可听”三字,则将这种意境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诗人的笔下,霜红的落叶不仅可以看见,甚至可以听见。这种听觉上的联想,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与动人。

整首诗以秋风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与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显得尤为深沉与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照碧鸯

秋雨萧疏窗打梦,重云遮密楚襄王。

已无好句将传说,来赋青灯照碧鸯。

首句“秋雨萧疏窗打梦”,“秋雨萧疏”描绘了一幅秋日雨景,雨丝稀疏而清冷,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窗打梦”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秋雨在敲打着窗户,惊扰了诗人的梦境。这里的“梦”字,既指实际的梦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次句“重云遮密楚襄王”,“重云遮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阴沉与压抑,厚重的云层遮蔽了天空,使得整个世界都显得昏暗无光。“楚襄王”则是一个历史典故的引用,可能象征着某种高贵或浪漫的情感。然而,在这里,“楚襄王”被“重云遮密”,暗示着这种情感也被现实的阴霾所笼罩,难以显现。

三句“已无好句将传说”,“已无好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如此萧瑟景象时,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他或许曾经有过许多美好的词句,但在此刻,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绘眼前的景象或内心的情感。“将传说”则暗示着诗人曾经有过某种传说或故事,但此刻却难以用言语来传达。

末句“来赋青灯照碧鸯”,“来赋”二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愿望。“青灯”与“碧鸯”则是两个富有诗意的意象。“青灯”通常代表着孤独与寂寞,而“碧鸯”则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某种美好或向往。在这里,“青灯照碧鸯”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差,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又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辟犀灯

魆宵冷雨秋间隙,槁骨衰颜枕不能。

一叶窗浮海洲梦,了无心力辟犀灯。

首句“魆宵冷雨秋间隙”,以“魆宵”描绘出夜晚的昏暗与深沉,“冷雨”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冷氛围,“秋间隙”则暗示这是秋天某个特定的、或许略带萧瑟的时刻。整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情境。

次句“槁骨衰颜枕不能”,“槁骨衰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或诗中人物)因年迈或疲惫而显得瘦弱、憔悴的形象,“枕不能”则表达了难以入眠的无奈与痛苦。这句与首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个在秋夜中孤独无眠的老人形象。

第三句“一叶窗浮海洲梦”,“一叶窗”既实指窗前的落叶,又暗喻诗人漂泊不定的心境,“海洲梦”则可能是指诗人对远方或往昔的憧憬与回忆。这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末句“了无心力辟犀灯”,“了无心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力感,“辟犀灯”则可能是一种象征,寓意着诗人试图驱散内心的黑暗或困境,但终究力不从心。这句与前文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主题:在秋夜的凄冷与内心的孤寂中,诗人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现状。

在整体构思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秋夜中孤独无眠、内心疲惫的老人形象。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