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线小城市人口流出比例高,适龄用户群体少,高消费人群体就更少了,市场平均审美质量不高。再加上客单价相对较低,利润薄,能跑出高营收其实很难。
但姚瑞却能在山东的某4线小城市里把肖像照做到了8000块钱的客单价,年营收能达到400W+,把工作室从居民楼搬到了市区繁华地段,从100平做到了1500平。
他和小雨是夫妻档经营,17年开始步入摄影行业,到后面5年时间,开了5家店,摄影工作室以拍婚纱照以及亲子照的刚性需求品类为主。
1.混合风格做新赛道
他在传统肖像的基础上,融入韩系、少女的写真风格思维,扩宽了肖像受众群体,拉高了用户的接受/喜爱程度。本质上客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他们的需求共鸣;如果不懂客户的底层需求,产品投错市场,产品再好也卖不动。
商业是需要对焦市场的,主体失焦,再努力也只会模糊收场。
大家要去了解当地的用户群体和消费能力,研究她们会对什么样的品类感兴趣,喜欢拍什么风格。摄影师不要一对肖像这类上头,就砸钱做了一个肖像工作室,可能就会血本无归,市场上不少倒闭的店是因为缺乏市场调查,只有少量的单子,甚至赚不回成本,硬生生把自己耗亏钱的。
2.通过花絮建立口碑
他会给每位拍摄的客户拍一些好看花絮照片和视频,方便用户去发朋友圈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工作室的品牌名声就慢慢打开来了。
3.异业合作
小雨作为工作室老板娘,会去主动结识一些拥有相似客群的老板,比如婚庆、美业等;再通过和他们做异业活动,把客群导流回来,在私域培养信任,通过内容成交他们。
4.套餐差异化
他能将肖像照的价格做到8000元,除了客户积累的优势外,套餐设计也是关键因素之一。3000元和8000元的套餐对比非常明显:3000元的套餐仅包含两套服装的拍摄,而8000元的套餐不仅可以选择创始人亲自拍摄,提供长达6小时的拍摄服务,还不限风格。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8000元的套餐都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从前姚瑞和许多摄影师一样,只爱埋头专研技术,认为「技术」才是「市场」的硬通货。
直到他来上完我们工作室班后,才意识到:
「技术」是「摄影」的硬通货,而「市场需求」才是「摄影创业」的硬通货。
我认识的一部分摄影师还容易有「作品自嗨」的坏毛病,认为:作品取悦了自己,就等同于好卖了。「玩摄影」和「摄影创业」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艺术逻辑,一个是商业逻辑。
艺术需要好看,商业需要变现。
——商业只有对焦市场,才能得到更大的版图。
姚瑞上完课程后,也非常认同我们的这一套理论,工作室课程结束之后还完善了员工的服务流程,细节到客户从「进店-拍摄-离店」都有一套完整的SOP,通过这套流程来拔高客户到店的拍摄体验,从而打开工作室的口碑。
坦白讲,大部分人的得到的信息有限的。
有时候选择是大于努力的,在内卷的市场里,信息差就是武器。创业新手察觉不到市场需求,在起跑线上就输老手一大截了。一旦营收滑坡,感受到压力,不少人会陷入间歇性发奋图强和间歇性摆烂;低水平重复的勤奋,缺乏正反馈,容易养成瞻前顾后的思维定式,形成负循环,难以突破瓶颈。
摄影师的生活圈层相对狭小,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拓宽信息渠道,但是我们可以。我们线上设置了社群链接机制,线下不定时有全国巡回式面基,根本不怕链接不到。
我们作为国内第一大的摄影社群,沉淀了4000多份的摄影师案例,汇聚了国内许多知名摄影师,比如Thomas看看世界、虾儿、David Lau 刘帅、牙疼老爷爷、Amorill百威、周健、明镜xlens、菊蒽、臆想莉莉周、关远凡、杨精坤、暖暖vk、皮皮的弯弯、A-mu等等。
以及不少在各地闷声发财的「地头蛇」,江湖不一定有ta的传说,但我们一定有ta的案例。
从摄影小白到摄影工作室,不同阶段的摄影师所遇到的难题都是不一样的,成长阶段发展是有共性的,你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帮学员解决。
与其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不如和我们一起成长。
最后,给大家整理了一份
3W+字的《摄影工作室15讲》
扫描下方二维码私我「15」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