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吴忠段)。本报记者 李涛 摄

星沙对望,绿草轻覆,从六盘山下村落,到黄河岸边人家,塞上江南新画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践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亩梯田绕六盘。本报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这是一幅精打细算的治水画卷。

2023年,宁夏率先启动“四水四定”试点工作,从严管水、深度节水、科学配水,精心呵护黄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去年以来,宁夏成为黄河流域第二个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和现代化灌区先行先试,全国首个“东数西算”枢纽水利算力新基建落户宁夏。全区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一河三山、三纵两横、两域四带“金凤衔玉带状”水网布局已经成势。

2023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22.2%、14.5%。高效节灌面积占灌区总面积的54%。劣V类水体和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宁夏段全流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水河流经同心县。本报记者 王猛 摄

这是一幅颜值提升的青山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罗山。本报记者 马楠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兰山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本报记者 王晓龙 摄

如今,“贺兰晴”“六盘润”“罗山翠”已成为宁夏的美丽新名片。自“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以来,宁夏各地各部门先后启动实施40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6.88亿元,完成矿山修复和国土整治56.48万亩,营造林425.3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270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2.0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66.7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09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湿地保护率达到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林员在罗山好汉峰巡护。本报记者 马楠 摄

这是一幅价值转化的“绿色画卷”。

2023年11月23日,我国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在宁夏与四川之间完成;今年9月12日,彭阳县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举行,共3.6万吨水土保持碳汇以总金额111.6万元交易成功,成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排污权改革,累计交易626笔,总额4359万元,16家企业通过出让排污权获益600余万元;积极融入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129.45万吨、成交额7.64亿元……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宁夏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连续两年获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夕阳下的银川花博园。本报记者 马楠 摄

宁夏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来源:宁夏日报2024-10-22(第08版)

记者:李锦 裴云云 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