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死不过是顺着一条路走到了尽头,所以无需害怕,也无需想念。生命漫漫长途的酸甜苦辣,自己已经全然体会,所以在临走之际,更无需痛苦。

“人死如同灯灭,而我在中年时期在文学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或许这让我的生命已经燃烧了大半。我逐渐感觉已经命不久矣,人死是天道轮回,只是这死亡的方式倒需我自仔细斟酌,我希望自己如同傅斯年那样走的干脆利落,走的潇洒。所以如果我真的躺在病床上数着日子等死时,我定会自杀,只希望那时你们不要拦我。”

这是胡适先生对朋友所述的遗嘱,而也正如他所言,上帝在这位大作家逝世之际,仍是满足了他最后一个愿望——走的干脆利落且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开篇

1962年2月24日下午5点,胡适应邀前往参加一场宴会,在宴会上他与许多老友不期而遇,胡适对他们纷纷举杯示意,也在一起吃了众多点心。傍晚6点30分,宴会接近尾声,胡适与朋友们陆续握手告别。

胡适微笑看着他们频频点头示意,突然他的脸上一阵狰狞,接着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破碎,一头倒在地上。朋友们见状赶忙跑过来去扶他,并喊来了医生。

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胡适就这样因为心脏病突发悄然逝世了。正如他所希望的傅斯年的死法一样,走的潇潇洒洒,十分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1年12月17日,一代文豪胡适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州沙县,在两年后与母亲一同前往台湾。甲午战争爆发后,胡适便一直在私塾中就学。

聪慧的胡适在文学道路上的天赋在这时便开始崭露头角,他的学习从小就在私塾中名列前茅。在一帆风顺的学业上,他1917年就受陈独秀的邀请,来到了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成为当时整个中国最年轻的北大教授。

胡适对于传统文学的热爱是超出常人的,早在九岁时他就熟读《水浒传》与《诗经》等著名传统文学,之后又读了《天演论》与《革命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阅读传统文学的胡适对于当时的文学是又爱又恨,他在那时就意识到传统文学的改革已经一触即发,势在必行。想要让中国文学再度在世界面前璀璨夺目,那么靠枯涩难懂的文言文是万万不行的。

胡适的思想

1908年,胡适就开始用自己的努力尝试改变中国文学格局,他在报纸上陆续发表白话文文章,但因为当时名气不大,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直到1916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此时有所名气,开始在报纸上刊登白话诗。并在此后与鲁迅等人一直为助力白话文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着,为推动中国文学传播与文化影响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胡适的逻辑思维─百年孤独中,曾鲜明地提出过,只有狮子才是各自为伍征战草原的,狐狸才会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

而胡适一生的政治思想都是保持着绝对的自我独立,他始终坚守于自己的理念与思想,即使在众人面前不被认同,不被理解也会贯彻始终,敢于在众人面前挺身而出讲,出自己的理念。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初期,全中国的青年学者都成群结队的一致罢课,走上街头宣传抗议,抵制政府的无能。一时间街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到处都是慷慨激昂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胡适却在这时批评了学生们盲目的爱国运动,他指出“多研究问题,少谈论主义”的中心思想,认为学生们不应该在这时将自己的满腔热血白白洒向街头,把精力全力以赴的用在学业的建设上才是正道。等到学有所成之后,再来谈对祖国的贡献,才能将个人能力最大化。

胡适的这一席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鲁迅为首的郭沫若,茅盾等人士迅速对胡适的言论进行抨击,声称这是阻碍学生爱国思想与热情的表现。

胡适能在文坛有如今的地位,自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也心知肚明自己的一番言论将引出怎样的水花。但可惜自己名叫胡适,胡适一直都是一个坚持思想底线的狮子,所以在这些事情上胡适不想解释,不愿争斗,提出来后无人支持心中也落下光明坦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的人品

在思想上的先进丝毫不会影响胡适性格上的优秀,胡适的人品是在文坛闻名的优质。一位良友爱上了一名妓女,并与她结为夫妻。周围的朋友明面上不言语,但在背地里却议论纷纷。

只有胡适写信给予支持:既然如今已然结为夫妻,那以往之事皆为风尘,你不应为此耿耿于怀,更不应以此事瞧不起人家,家境不同沦落风尘,才更要你认真弥补,好好爱惜。

朋友听了后十分感动,他没想到胡适不仅没有看不起他,反而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给予他鼓励与帮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和工作下属嘱托工作,语气从不强硬,十分柔和。一直都是以“我想请你办件事,你有空吗”的语气与他人沟通。在下属操办完此事后,胡适都会用“真是太谢谢你了,太麻烦你了”这样的话语道出最真挚的感谢。

就连平日里忙碌无比阅人无数的车夫,也不由得感叹到:“他是我所有顾客中,遇到的最没有架子,最尊重我的那一个。”

遇人不卑不亢舍身相助,待人彬彬有礼优雅得体,这就是胡适的性格,也是他在文坛作为一个受人欢迎与爱戴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享年71岁的胡适到老至死,仍是文坛中那位玉树临风彬彬有礼的翩翩公子,他优雅端庄,仿佛此生一直洁白如纸。他立场坚定,从不随波逐流,这才是让整个文坛都为之敬佩的胡适。

而在中国文化传播与白话文的进展影响中,胡适无疑是奉献出巨大贡献的那一位,甚至可以说他是中华白话文除鲁迅之外的第一人。

中华文学正是有了这样的文豪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才能有如今的规模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