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北半球,秋意渐浓,候鸟迁飞。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丰台区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全球顶级专家、知名学者纷纷前往建言献策。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等国际和社会组织等也纷纷支持。大会启动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并发布候鸟迁飞区保护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在北京丰台举办。(图片来源:北京丰台区供图)

其实,在大会开幕前,候鸟们已经比全球专家们先抵达北京了。据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观测,10月10日,候鸟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北京,落地京城北部的“候鸟机场”官厅水库。巡护人员判断,今秋候鸟迁徙高峰会在10月中下旬开始。目前观测到的在北京停歇的候鸟有200多种,包括中华秋沙鸭、天鹅、灰鹤等。

为何北京会成为全球生态治理大会的召开地?又为何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前去?

从地理位置看,全球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可谓是最繁忙的“候鸟生命线”,该线北起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向南经过东亚和东南亚,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广大区域内,每年约有210种、5000万只水鸟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正处在这条通道上的北京,拥有着官厅水库野鸭湖湿地、密云水库不老屯、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和温榆河公园等生态条件良好的地点,可供候鸟“歇脚”。像前两个地方,全球90%的白头鹤都会选择停歇。

其实,这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候鸟对栖息地是很敏感的。对于选择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一只候鸟来说,它沿途要经过多达22个国家,一口气是飞不下来的,所以需要一个驿站。每年春秋两季,候鸟都会光临北京并在此休整,一般要待一个月左右。对它们来说,食物资源和安全性是其“考虑”的两个最核心因素。如果第一次过来发现这里有食物吃,而且可以很安静、很舒服地“享受”这个地方,就会成为“常客”。

一只鸟的生存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是今年大会期间发布的候鸟迁飞区保护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要去重点揭秘的人类、鸟、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文明进程中要融入的人文情怀。

此次大会会名中的“(南森)”就是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南苑森林湿地,正巧在北京的南中轴上。当中轴线的历史文脉为南囿秋风的燕京胜景添色,再加上构建南中轴生态门户的定位,北京的生态文明招牌打出了独一无二的“京味儿”特色。

来源:塔州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