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自古以来,富贵人物,常常不愿意完全按照父母、同事、身边的人的意见做事情。喜欢独立思考,喜欢在批判中,寻找找智慧,寻找规律。
笔者长期亲身接触当代的富贵,多是也是如此行事。下属埋怨他,同事埋怨他,父母埋怨他,亲戚埋怨他。
自古富贵莫不如此,放着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非要离开父母,离开妻子,出去闯荡,开创另外一片天地。
笔者长期研究富贵的规律,大多数的富贵,都有一个共性规律:
喜欢批判之中,寻找智慧,寻找规律。
所以很多员工,总是在埋怨,他们老板总是瞎搞,没有按他们的思路做事情。我们上大学,学习的著名管理学经验,老板就是不遵守。我要向我们教授告状去。
很多富贵的父母,总是在埋怨:我家娃娃哪里都好,就是有点不听我的话,不听我家的祖训。
其实,这就是智慧。一个人,如果严格遵守他父母的思路,常常变得与他父母一样无用、迂腐。他父母的部分成功经验,只是在父母当时的工作环境,有一定价值,拿出来继续死板硬套,是没有价值的。
再说,很多父母,一生碌碌无为,但是觉得自己的经验,就是不能被突破。他们其实没有太多有价值的观点,常常都是一些迂腐、愚昧、愚蠢的看法而已。
很多地理古籍,仅仅是一些破落文人,按照自己的思路,编造的一套富贵地形模式,与现实地理规律,没有任何关系。其流传,仅仅是因为其理论,符合大家的口味,读起来简单而明了,富贵的规律,让人感觉唾手可得。所以大家都愿意读这些书籍。
富贵的人,常常喜欢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敢于扔掉一切,砸破一切。
他们勇于面对现实,在现实中,寻找到真正前进的道路。所以员工常常不满意,父母不满意,同事不满意。
学习地理风水,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仔细研究传统地理风水的精华。但是不要迷信,不要迷恋,很多古人是在说大话,在吹大牛的。地理风水研究,初学主要是苦苦钻研明师理论,后续的进步,就需要面对现实,对传统理论大胆的批判中,在批判之中,寻找智慧,寻找光明。
对于传统理论,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要不断研究。但是也不能被传统的风水理论所束缚,不能过于迷恋传统理论,需要面对当下的现实,这才是正道。
这是古代明师记载的宝地,书本全是类似的宝地,几十座大山,常常只有正穴一个,况且只能下葬一个坟墓。王侯就是出自这些地形。实际上,这些地形,葬后啥也不发,大家就说这是开族大地,几百年后,人丁非常兴旺。
一个坟墓,葬后人丁兴旺与否,是看其下葬后三五十年之内的情况,有几个丁?。一辈管一辈,如果一百年后人丁发,那是后来的坟墓,一辈一辈接力的结果。
现实的乡村地理实践:
老百姓看明师所谓的正穴,不发家,自己按照自己的眼力,东南西北,四处卜选宝地。山上下葬得密密麻麻的,与城市公墓基本没有差别。只要是有一个小平台,全是坟墓。最后的结果,是可能都不怎么发家,或者其中一家两家大发。
身边很多大师,初次拜师学艺,马上就开始变得僵化死板,变得神神秘秘,与精神病类似。他们将师父讲的某个秘诀,某个公式,当着教条,当着真经,神神秘秘的,就是不敢去现实中检验,不敢去现实中看看。
就是一条:
老祖宗的秘诀,就是不能被怀疑。谁怀疑,谁就是欺师灭祖派,我们一起骂他。
这是不行的,实践中没有大师,没有老祖宗。
再说很多所谓的祖师爷,号称是国师,实际上只是他的徒弟,鼓吹的,编造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乡间的普通农民风水师傅,远远谈不上智者。
自古真经,难以用语言描述,只能靠师父的引导,自己去实践中领悟。地理风水行业如此。为官、做生意、考试等等,均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秘诀,但是其中有道道。
真正的实践,自古书本是很难描述的,所有的管理学书籍,行政类书籍,企业经营书籍,无论多么权威,常常与实践没有直接关系。地理风水行业,也是如此。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