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八水间
▲渭河九曲 图源:视觉中国
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气候温润,紧邻长安的终南山植被茂密。隋唐长安城有泾、渭、沣、滈、涝、潏、浐、灞八条河流,如八条巨龙环绕四周,一派帝都气象。此外,长安以南的秦岭深处,又有属于长江水系的汉江、丹江等河流。那时候的长安,水源充足,既产鱼虾,又能行船,妥妥的“赛江南”。所以,自古以来也就有了“八水绕长安”之说。
可以说,正是以秦岭为骨架,以八水为血脉,以众多的塬为肤肉,才成就了大唐长安的繁荣和灿烂。
“八水绕长安”的说法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说:“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八水绕长安示意图 制图/木易
此后,历代与长安八水相关的诗篇不可胜数,特别是唐代的诗人,歌咏长安时哪个会不提八水呢?比如杜甫有“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之句,骆宾王有“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之句,唐中宗李显有“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之句……从此,“八水绕长安”的说法,经后人的反复吟唱流传至今,深入人心。
长安八水之状况到底如何,咱们就大概依次说一说。
渭水近长安,浩浩行大船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也就是渭河。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宝鸡峡入关中,横贯关中平原,接纳众多河流,是八水之中最长、最大的一条。渭水汤汤,最终汇入黄河。
而其它“七水”是小弟弟,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后随着时代变迁,情况有所变化:浐河成为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又成为沣河的支流。
唐时的渭河几乎紧紧挨着长安城,简直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直到最近两百多年内渭河河道才向北移动了4.4公里,且水位下降,不复当年的滔滔之势。
因为那时的渭河水大且靠近长安,从汉到唐,渭河一直作为“贡道”,往长安城运送漕粮异宝,可以说是长安城的生命线。在唐朝,从南方运来的丝绸锦缎、盐酒茶粮经大运河到达洛阳后,由渭河经漕渠运往长安,最终停靠在城市的水陆码头——广运潭。唐玄宗还在此搞过一次水运商品博览会,史载“馀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亘数里,观者山积”(《旧唐书》),形成了大唐长安最重要的城市滨水商业区。
到了宋代,渭河水位降低,漕运始停。1924年,鲁迅先生赴西安讲学,自西安返京时,行舟于渭河。那是渭河水量最大的八月份,还是可以行小舟的。
泾河灌沃野,关中粮仓满
泾河与渭河自古以来就是姊妹河。泾渭分明的成语就来源于泾河与渭河相汇之景。泾水清,渭水浊,清浊分明,奇景也。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其干流发源于宁夏的六盘山东麓,于西安市高陵区陈家滩汇入渭河。
泾河到关中这一段,自古以来就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郑国渠和白渠,合称“郑白渠”。唐代长安人口过百万,周边有一片经过泾河水浇灌的沃土,这是对京师之地粮食的重要保证。
泾河流域历史文化深厚,魏征梦中斩龙王、柳毅大义传家书,都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故事。
▲泾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无有沣河水,何来昆明池
沣河发源于西安长安区沣峪。与沣河有关的诗句很多,韦应物有“唯独问啼鸟,还如沣水东”,白居易有“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
说到沣河,不得不提汉唐时的昆明池了,因为昆明池就是引沣河水形成的一个人工湖,位置在如今西安市长安区的斗门镇。当年的昆明池水波浩渺,面积约16.6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半西安城,三个杭州西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
▲西安沣河镐京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据历史学家考证,修昆明池主要是为了给长安城提供生活用水,并供皇家贵族游观。但是《汉书》上也提到,西南地区有昆明国,国中有滇池,阻断了汉军征讨之路。汉武帝于是在长安造大湖,以昆明命名,造大船行湖上,用以操练水军。湖中养鱼,供祭祀诸陵之用,剩下的给长安人食用。
唐代时候,几次疏浚昆明池,并把沣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汉时风貌。此时的昆明池为长安提供了大量的食用鱼。毕竟唐朝的长安人可是无鱼不欢啊。
因为八水绕长安,河流湖泊众多,唐长安人的渔猎风气很盛,白居易诗中说:“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于是乎,鱼逐渐成了唐代长安人餐桌上的主角。“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
到了隋唐时期吃生鱼片的习俗已经非常普遍。长安城中也出现了专门贩卖和宰杀鲜鱼的市场。皇宫的鱼类消耗更是惊人,仅全国各地每年进献的就有武昌鱼、竹鱼等四十多个种类。当时,昆明池就是长安的“鱼库”。据《三辅故事》记载,每当昆明池的鱼投放到市场,长安城“市鱼乃贱”。因鱼价下跌,长安百姓还真得到了实惠呢。
▲西安昆明池风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可惜的是,大约到唐文宗时,因向昆明池输水的石垯堰堵塞,那时候大唐国力衰弱,已经没有能力修缮,池水逐渐干涸,变为大片农田。至今昆明池留下的文物有织女、牛郎二石雕像。我还曾有幸看到。
如今,昆明池旧址上修建了昆明池公园,多少恢复了一些旧时的风光。
涝河两源头,渼陂一池波
涝河古称潦水,“涝”就是水大,水多的意思,其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于冰晶顶,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交汇口就在现在的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往北一点。
秦惠文王曾在涝河流域建萯阳宫,相传秦始皇将太后安置于此。萯阳宫旁就是渼陂湖旧址,在唐代,这里是个好耍的地方,可泛舟游宴赋诗,很多诗人在此游览后留下了诗句。比如杜甫,去了渼陂,写了“万顷浸天色,千寻穷地根”的诗句。去了一次不过瘾,杜甫又约了朋友一起去,又作诗,说“波涛万顷堆琉璃”。说来说去都是说渼陂有万顷之大。诗人说话都夸张,不过渼陂确实极其广大,这个不用怀疑。
▲渼陂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渼陂也称美陂,
一说由于其水甘美而得名,
一说由于陂中产鱼甚美,
故称渼陂。
到了宋代,苏轼在陕西做官时,有朋友送他以美味著称的渼陂鱼,诗人自从离开南方后多年没有吃到这样的好鱼了,饱食之后,挥笔写下一首《渼陂鱼》诗,盛赞渼陂鱼之美。
正因如此,唐敬宗时曾设“渼陂尚食”,收管渼陂,所有水产全归宫廷享用。你看,唐朝人真的爱吃鱼。
灞桥伤离别,送君一枝柳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西戎,欲显其霸功,改名灞水。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循白鹿原合浐水后入于渭。灞河流经的地域文化深厚,有蓝田猿人遗址、华胥氏传说等。
作为长安城东的河流,东西往来必渡此河,秦汉时期已经在灞河上修了桥,桥上设亭稽查行人。
▲西安浐灞后海彩虹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唐朝在灞桥设有驿站,所以此处也是别离处,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灞水两岸多植柳树,每年到春天,灞桥两岸绿柳覆荫,柳絮漫天,飘飘扬扬,恰似春日里的一场飞雪,景况极美。“灞柳风雪”亦为长安八景之一。
李白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诗句,刘禹锡有“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诗句,韦应物诗句“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所以灞桥又被称为“断肠桥”“销魂桥”。
灞桥的名气如此之大,使其成为西安周边唯一以河流为名字的区县——灞桥区。
▲灞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引来浐河水,流进曲江池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秦岭北坡汤峪乡,由汤峪河、岱峪河、库峪河三源组成,最终汇入灞河。
浐河距西安较近,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看,从唐朝起,长安城内曲江池、兴庆池、太液池的水,均经黄渠和龙首渠由浐河引来。
浐河之水一引入长安城中,这就不得了了,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巨大城市水脉。长安城中开凿了大量蓄水湖泊和支流,勾连千万家官署庭院和贵族宅邸。最著名的要数唐长安城东南隅的曲江池了。
曲江池因水流曲折得名。曲江池里有唐玄宗时增建的芙蓉园。全园以水景为主体,一片自然风光,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种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
唐代曲江池作为长安名胜,定期开放,长安人均可来此游玩。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曲江池春游的盛景。
唐朝时候,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像王维、杜牧、白居易这些青年才俊,中了新科进士以后都会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另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引水入长安,不仅是为了景观之美。开凿池沼更是为了防火。例如,长安西市是长安城密度最高、疏散难度最大的一片区域,万家商铺林立,首尾相连,云集在不足两千亩的狭小空间。不过,长安西市在历史上发生火灾的次数是非常低的,只有两次,文宗年间一次,黄巢之乱一次。这正是引水入长安城之功。
此为风景区,亦为富人居
最后说说滈河和潏河。滈河和潏河是长安八水中两条向西流向的“倒淌河”。在香积寺前,二水合一,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洨河。香积寺很有名,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予以赞扬:“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滈河和潏河两岸风景秀丽,许多寺院都在此修建,香积寺只是其中之一。
滈河是长安八水中最短的一条河,从石砭峪口到交汇于潏河,其河道仅长17.02千米。提到滈河,就不能不提滈河东的南五台。南五台为秦岭终南山中段的支脉,因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台,也就是山上的五个小峰,故名五台山。又因它与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的五台山(药王山)南北遥遥相对,所以又叫南五台。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其山形峭拔,山重水复,五台山上看滈河,更是美不胜收。
在长安八水中,潏河是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发源于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唐朝时候入渭河,后改道汇入沣河。这是一条富贵和浪漫的河。其两岸在唐朝是历代王侯贵戚的私邸、公馆、花苑的所在。比如杜牧的樊川别墅就在此地,他在此居住了十二年,所以自称樊川翁。潏河两岸风景迷人而幽静,且盛产水稻,所产“桂花球”大米是汉唐时期的朝廷贡米。对了,唐诗人崔护诗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故事就发生在潏河附近的桃溪堡。现如今,此地依然是看桃花的好去处,足足美了两千多年。
▲西安长安区滈河、潏河、洨河交汇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说了这么多,但这都是唐时的旧况。现在的西安,则是以八水为线,穿起一个个似珍珠般的湖泊、水池。所谓“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汉城团结库,中有明清护城河”,加上渼陂湖、雁鸣湖等一系列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如今的西安更是一个“水城”了。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芳丽 王旭辉
美编:马靓蝶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