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妇孺皆知的革命英烈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东北战场,董存瑞是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的一位班长,第11纵队的司令员是贺晋年少将。

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之前,1941年的苏北战场,新四军粟裕麾下,也有这样悲壮的英雄故事。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粟裕担任第1师师长,王必成是第1师第2旅旅长。

日军占领盐城后,不断在苏北进行疯狂地扫荡。在粟裕的指挥下,新四军狠狠打击日伪军,日伪军损兵折将,只好撤回老巢。王必成决定利用日伪军回巢的时机,端掉裕华镇的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守裕华镇的有日军一个加强小队,还有伪军100多人,兵力不多,但是日伪军修筑了坚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王必成指挥一个营还有特务连猛攻裕华镇。部队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御工事。

可是,日伪军凭借顽固的炮楼,负隅顽抗,还释放毒气,战斗从黄昏持续到深夜,双方形成对峙。当此关头,王必成得到情报,日军的援军正准备增援,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可能要腹背受敌,被敌人夹攻。

到了这个关头,只能组织突击队了。王必成命令,挑选敢死队员,重点突破,然后用机枪组织猛攻。所谓的敢死队员,当然不是一个大活人,直接冒着敌人的炮火往前冲,那样太危险了。

久经沙场的王必成有办法,他让战士们找来几张坚实的桌子,十几条棉被,把棉被先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包在桌子上,桌腿装上轮子,这就是土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击再次发起,敢死队员们将棉絮浇上煤油,把手榴弹捆成集束状,然后推着土坦克冲向日伪军的碉堡,接近碉堡的时候,趁势将集束手榴弹投了进去。碉堡的主门被炸开了。

可是战斗并没有结束,碉堡太坚固了,还巍然屹立着。不能再这样消耗下去,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两名英勇无畏的敢死队员,把浇上煤油的棉絮裹在自己身上,迅速钻进了碉堡里,他们各自拉响了最后一束手榴弹。

伴随着轰隆的巨响,碉堡被彻底炸毁了,碉堡里的日伪军全部报销,那两位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勇士也壮烈牺牲。他们舍身炸掉碉堡,保证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两位勇士都是中共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必成)

1943年,粟裕在纪念抗日战争6周年的文章里,提到了裕华镇这次战斗,敌人用机枪封锁大门,部队攻不进去,两名党员自告奋勇,身缚湿棉絮,手拿手榴弹,一口气冲进了大门,炸毁了碉堡,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粟裕没有忘记两位革命烈士,遗憾的是,粟裕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1986年,事情过去已经45年了,王必成中将和参加过这次战斗的老部下谈话,仍然深情地怀念两位革命烈士。遗憾的是,王必成也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

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两位那样的无名革命烈士用流血牺牲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向牺牲的革命英烈们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