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龙经》云:山长直体用截杖。如骑马脊,然气脉不住,直卸前去,于稍停弱缓之处,四证有情之所,求觅微窝,随脉骑截,依法造作,谓之栏煞,即直截横截,骑龙斩关之穴是也。
何为截杖:
截杖法:截,截去穴前毡唇吐出有余未尽之气,而左右包抄不住,漏胎之处应该截去。脉气余势未住,上之点穴则脉急,下之点穴则脉弱,宜于脉气缓急刚柔适中之处点穴,即是截杖法。
若明堂俊美,但并非佳结之地,也可用截杖法,为骑龙劫气。若来脉两水夹出,一水横拦,横水较长,但要却地而不却气,要取左右之拱山,截去从玄武方横流而来之长水,正中立穴,因此要用截杖法。
截杖的特点:
截杖是堪舆倒杖十二法之一,指避开穴前余气而在气脉缓急刚柔适中之处立穴放棺。
此种穴形的特征是来脉,两水夹山、一水横拦,呈长岗之形,左右虽为夹拱,却难包其长吐之舌,故立穴宜截去其多余之气,于“舌根”正中骑脊立穴。
长舌犹如汉字“本”字去其竖划下部即成太字,比如说三个长岗形山脉下延,准备定穴在中间山脉,但中间山脉尽头又比两边山脉长,这样龙虎砂就包不住,故把前面裁掉穴位退回龙虎之内也。
什么情况下适宜用截杖法:
必须后龙未经结作,两水夹出,直至穴前;一水横拦,气不他往,后无鬼劫,前无官飞,众山俱短而此山独长,立穴于元(玄)武尽处,则无夹护,故于本山纾徐停蓄之间,收其左右夹拱之山,截其元武长嘴,乘其欲断不断之势以受穴,则无高露风低脱脉之患矣。
夫截者,斩截之谓也。须斩截得无一毫气脉之行,方才合矩。大抵亦要上面有来,下面无去,见其来不见其去为美。若后面见其迢递而来,前面又见其迢递而去,虽夹齐整似可作穴,不过山断处耳,龙脉驻足处耳,所谓过山气甚深沉。若曰众短取长亦勉强。裁截穴法,惟斩得绝三字足以尽之矣。
故经曰:凡截杖之法,因其来脉自上直泄而下,上既不住,下又凌压于稍弱处,即气通血行之所,对中拦截,取正放棺,如骑马染。截得气主,主富贵双全,世代久远。杀水两分,初葬未免小退发,复兴隆无害也,若非真龙正脉,强欲骑龙截杖,必有闻脉伤龙之祸,凶不可言。
案例剖析:
岳氏正五品知府的祖坟,喝金蛇挂树穴,采用截杖,三个长岗形山脉下延,准备定穴在中间山脉,但中间山脉尽头又比两边山脉长,这样龙虎砂就包不住,故把前面裁掉穴位退回龙虎之内。
金蛇挂树穴,截去穴前多余之气即吐出之舌,以受穴位。
金蛇挂树穴,立穴宜截去其多余之气,于舌根正中骑脊立穴。
此外,明代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就用的是截杖,所截的长舌(即史书上所说的北坡)足有一公里长。
研究地理者,要以实际为主,杨公在地理历史上更多起到的是基础理论的传承作用。穴法稍有不慎,极其容易犯严重的问题,如果一块地,穴位有问题,那么寻龙、拨砂、纳水、格龙、立向等等,一切都是无用功。
所以周围砂水有问题,可以适当增补,穴位的挖填,还是需要慎之又慎。